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LED专利战“步步惊心”

2011-09-30 作者:Linsa Cicci 来源:新世纪LED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反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LED行业,市场还未启动,专利战一触即发,LED企业比拼的不再只是成本,也不再只是产能,更为重要的是,比谁的“专利原子弹”多!而在这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输家的代价也不再只是赔钱,更是退市!国内LED企业再不出手,恐怕就要OUT!

  3、国内LED企业大部分手中没牌

  在专利官司中,若有牌反控,被告倒未必会输。关键是国内LED企业大部分手中无牌,对专利相关的事情不熟悉,而且对专利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在一些新投资项目上,没有对于专利等情况进行足够的调查,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然而,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由于中国企业在LED专利布局上起步较晚,专利的申请时间、专利类型、授权比例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及部分应用领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新世纪LED网记者了解,截止2010年,全球共申请LED专利234874件,我国申请的 LED专利数为21548件,约占十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2.5万件LED专利,到底有多少是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有多少LED专利是原创目前还是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在台湾方面LED专利也不经如人意,“台湾厂商在美国的专利数加起来,还抵不过一个三星”一位国内知识产权权专家,一语道出台湾的弱势。

  根据美国知识产权人协会(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IPO)统计,2010年在美国申请专利数量前300大的企业当中,台湾共有鸿海、工研院、台积电等12家机构上榜,但即使把入榜台湾厂商申请的专利数全部加起来,还抵不上排名第二、拥有45018件专利的韩国大厂三星电子。

  而根据国内LED企业年报或招股说明书数据得出,瑞丰光电、鸿利光电、雷曼光电、乾照光电、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六家企业的LED专利总数在707件,发明专利仅有77件。而拥有44项发明专利的德豪润达,其发明专利来源主要是收购了韩国EPIVALLEY公司。

  “虽然国内LED企业近几年申请了很多LED专利,甚至是LED发明专利,但绝大部分都不是原创,大部分都是在国际LED巨头原创专利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其专利含金量也大打折扣。”梁秉文指出,“如果真正与国际LED巨头打起专利官司,国内企业LED发明专利近70%都可能无效。”

  投入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中国的LED专利状况已经到达一个紧张的时间点,爆发损失将无法想象。国内的LED企业,手中没有专利大牌,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官司打起,只能等着被告,而且最后的损失将会严重。

  4、专利技术与国外相差10年

  目前,世界范围内日本的专利最为严格,欧美次之,韩国、台湾、大陆相对较松。从国外来华专利申请比重来看,国外企业在我国明显更关注于中上游的专利布局,特别是上游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领域,值得关注。在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重点技术主要包括上游的外延生长、芯片制造技术,中游的器件封装技术、下游的产品应用技术。其中,下游应用技术(占全球64.5%,占中国75.8%)专利申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游封装技术(占全球24.3%,占中国15.1%),以及上游外延技术(占全球10.4%,占中国5.4%)和芯片技术(占全球7.0%,占中国3.9%)。中国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发展基本与全球情况相符。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863“半导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罗毅介绍,从目前世界范围内GaN基LED产业的发展来看,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研发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比较著名的公司包括日本的Nichia、Toyoda Gosei,美国的Cree、Lumileds,德国的Osram等。这些公司拥有80%-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集中于材料生长、器件制作等方面,引领着LED技术发展的潮流,并占有多数市场份额。Nichia和Cree等国际巨头即使在中国大陆材料外延和芯片制作领域的专利申请上,依然拥有较多数量和优势。

  模仿居多,突破少,技术含量低是目前我国LED专利所面临的困境。在行业上游,中国外延和芯片领域专利数量少,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下游应用领域,如背光照明、汽车照明等方面发明申请量也偏低。大陆企业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更少。从申请时间上看,上游产业普遍比国外晚10年左右,传统技术手段如芯片电极、划片、封装材料、外延缓冲层、碳化硅衬底的时间差距最大,一般在15到20年。

  在技术层面,中国主流技术如外延接触层、外延覆盖层、外延量子阱技术、超晶格技术、氮化镓衬底技术、芯片微结构技术、钝化技术等,与国外相差10年左右。在下游产业中,虽然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缩短了很大差距,但与国外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原创型发明专利依然缺少,大多属于模仿型专利。

下一页:步步惊心下,需小心应对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