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摘要: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照明灯饰市场中,企业品牌战略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企业产品线的不断扩大,究竟是采用单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品牌战略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企业在渠道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多品牌运营要量体裁衣
回顾照明企业一线品牌的营销模式:三雄极光和华艺擅长工程营销,都是工程高手,佛山照明是流通类产品大行其道,欧普与地产结盟,雷士是工程与设计师渠道双管齐下......那么,这些企业的亮点呢?是以产品模式创新见长么?还是以多品牌的营销活动见长呢?他们的多品牌战略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华艺:不同档次产品用不同品牌
按照灯具使用场所,灯饰市场可以分为家居照明、户外照明、工程照明、商业照明、专业照明等;按照灯具材料和工艺,可以分为水晶灯、玻璃蜡烛灯、亚克力灯、云石灯、羊皮灯、布艺灯等。同理,针对照企要走多品牌战略,每个企业选择的方式都不一样,而华艺就寻求不同档次产品运营不同的品牌。
据了解,华艺集团现旗下拥有的品牌包括华艺灯饰、华艺照明、澳克士照明、艾克斯顿、美特照明、ING照明等。这些品牌之间互不干扰,各自独立运营。伴随着这些核心品牌的快速成长,旗下各核心品牌专卖店的数量也达到2000多家。
比如说针对中档市场,在家居照明方面,华艺集团就以旗下的澳克士品牌为主打品牌,除了质量过硬外,价格也很合理,潜在市场很大。加之现在中档的大部分消费者平均收入都是中等水平,在房屋装修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实惠、方便、环保和省电。而澳克士主要生产的电子节能灯、吸顶灯和现代顶灯等系列节能环保照明产品,恰好能够满足消费者在这些方面的要求。
而针对一些中高级的商铺的酒店的装潢,在商业照明方面,就专门为这些特殊的场所推出了又推出一主打品牌——华艺照明,采用施华洛世奇水晶球,专做定位高端的水晶灯。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水晶灯饰已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品,不少家庭都会考虑选择一盏色彩瑰丽的水晶灯来打造家居氛围。
据华艺灯饰照明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郝锡龙介绍,目前华艺灯饰在找准自己的市场和定位后,华艺灯饰旗下的产品众多,各个档次都有,价格适宜,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而针对现阶段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未来在灯饰设计方面也会更加的贴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一些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在水晶灯产品上,就是要敢于走高端市场,设计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胜球:根据产品类型和风格不同实施多品牌战略
据了解,胜球灯饰从2006年起就开始实施多品牌战略,其先后根据产品类型和风格的不同定位,先后推出阿芙罗蒂、菲奥娜、伊莎美尔、吉诺比利、迪尔比特、诺弗蒂、沃尔菲等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之间都以各自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虽属同一家企业旗下的不同品牌,但互不影响。
比如“沃尔菲”的品牌突围之道,沃尔菲照明的定位突破了传统的桎梏,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首先,产品和高端市场的定位想吻合,“沃尔菲”的命名朗朗上口,给人很洋气的感觉,充满朝气和活力,代表了一种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其次,产品的广告、包装、标识等设计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以墨绿色为主色调,代表了节能、环保和希望。
卡曼:是做专还是做多?
随着照明灯饰行业竞争强度和结构的升级,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依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基本结束。面对现实情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
据中山市卡曼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德介绍,卡曼照明近年来在品牌多元化上面做了一些尝试,“KAMAN卡曼”定位于整体家居照明,以县级市场为主攻方向,走省会城市直营路线。但是这一品牌并不能全方位的满足各个市场,所以推出了另外一个品牌——遇见。“遇见MEET”定位于时尚简约灯饰,以省会城市,二级城市为重点发展区域,以“专卖店”直供方式开拓市场,渠道扁平化。
然而针对偌大的中国来说,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每家照企都想要分一杯羹。因此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品佳”,以乡镇为主,城市代理,大批发路线。当下,伴随电子商务的兴盛,渠道方式的多样化。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推出了“直通车”品牌。
多品牌战略的运营,对于企业来说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但赵德却表示,“不管怎么做,卡曼这些年总的来说,还是专注于‘家居照明’领域。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过度开发产品或品牌,希望满足所有市场、所有消费者需求的经营行为,对企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增加的品类或品牌销量一开始不可能有较大的规模,无法分摊管理成本。因此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针对电商新建品牌少有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如此迅速,大多数的照企都纷纷试水于电商渠道,但据市场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照企都只是空喊口号,却并不知该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来运营销售。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下,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LED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但随着飞利浦、欧司朗、科锐灯全球产业链巨头品牌为代表的扩过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时候,在价值链上对我国的LED企业形成了打压之势,迫使我国LED企业生存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如今市场竞争格局正在进一步上演“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国内LED企业在寻求出路的时候,也把目光放在了兴起的电子商务上,但据调查发现,目前整个国内LED企业,都很少有企业会针对电商渠道,去新建一个LED品牌。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