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白光LED颜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2014-09-05 作者: 来源:复旦大学林燕丹教授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LED在提高某些颜色饱和度、从而增加人们偏好度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可加以利用,如在商业照明中,提供白光普通照明的同时,在照明蓝色、黄绿色商品时,可增加其颜色饱和度,以提高商品吸引力……

  1 显色指数与光源颜色质量评价

  如今人们对室内照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评价也从过去以照度为主要指标,向基于舒适性的综合评价发展。其中光源的颜色质量(color quality)是决定室内照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1.1 显色指数(CRI)存在的缺陷

  在过去数十年,国际照明学会(CIE)制定的显色指数(CRI)是最常用的评价颜色质量的指数。但随着新光源的出现和研究的深入,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根据CIE对于显色性(colorrendering)的定义,它是指与参考照明体下的色表相比较,一个光源对于物体的色表产生的效果。用于评价的指数即显色指数CRI( Color RenderingIndex)。

  美国、匈牙利、法国等研究者均发现,CRI在用于评价光源,尤其是LED的显色性时,存在许多问题,如色空间不均匀、颜色样品数量少且饱和度过低等。不仅如此,用光源的显色性来评价颜色质量本身存在着问题。

  根据显色性的定义,其评价的是光源对于物体在参考照明体下的颜色还原性(color fidelity) ,所以不管物体的色表往什么方向偏离,显色指数都会降低。

  但实际运用中,如果光源使颜色饱和度增加,可以提高视觉清晰度和视亮度,所以单纯用显色指数来评判光源颜色质量是不全面的。

  基于以上考虑,CIE在2007年的技术报告中明确提出: 目前的显色指数CRI不能有效反映包括白光LED在内的白光照明光源的显色性优劣。

  1.2 新的光源颜色质量评价体系的形成

  为了修正CRI的一些问题,美国NIST的Wendy Davis 和Yoshi Ohno开发了一套新的评价系统CQS (Color Quality Scale)。但该系统主要基于数学计算开发,其可靠性仍有待更多的视觉实验验证。例如Nicola Pousset等人将其颜色偏好度实验结果与各光源的CQS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QS 值在反映真实颜色质量上不尽人意。

  要全面地评价光源的颜色质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颜色还原性,色调的区分度(hue discrimination) ,颜色鲜艳度(vividness),人们对颜色的偏好度(preference),视觉清晰度(visual clarity),视觉舒适度等等。

  目前为止国际上未形成统一的光源颜色质量评价体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决定光源颜色质量的是人的视觉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基于大量的视觉实验来确定该评价体系。

  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

  保持桌面照度或视线方向亮度相同;

  并保证各待测光源具有接近的色温或色坐标;

  被试进行的视觉任务主要有:

  考察颜色还原性(即显色)的色差评价;

  考察偏好度、鲜艳度、协调度等的主观评分;

  考察颜色区分度的辨色实验。

  但目前大多研究均为视觉实验结果与显色指数CRI的比较,并已获得明确结论,对于CQS体系的验证仅含颜色偏好度,不含颜色还原性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因此还有待完善。此外,大部分视觉实验针对欧洲人群,由于东西方人群的颜色偏好差异,其结果未必适用于亚洲人。

  因此,本实验对光源的CRI和CQS均进行了计算,并基于视觉实验考量了颜色还原性和颜色偏好度两方面特性,以期在CQS系统的可靠性验证方面作出完善,并为颜色质量评价的视觉实验补充亚洲人样本。

  2 实验方法

  实验选取了5种光源,其中2种卤素灯、2种LED和1种紧凑型荧光灯(CFL) ,均为市场上的高端产品,其中卤素灯作为相同色温下的参考光源。

  光源基本信息见表1,按照色温将5种光源分为6500K组与5000K组两组进行,分开进行视觉实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