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发展好,就会产生爆发性的回报?
摘要: “LED企业发展得好,就会产生爆炸性的回报。”莆田市政协主席杨鹏飞早在2008年就大力呼吁重视中科万邦等LED生产企业的发展,他说,“面对企业研发和发展之初的高额投入,首先希望国家LED节能产品补贴政策能迅速出台并落实,帮扶企业解决重点研发资金问题;但更要给政策,引导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基金等,用市场的方式获得资金投入。”
高额研发成本带来资金缺口
燃眉之急亟须政策扶持
LED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环保产业,要有技术,更需要高投入。
为了攻克散热、色飘等世界性的封装技术难题,万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保证LED灯的品质稳定,我们采用产业化的方法来批量检测产品。一批产品在检测后发现了问题,我们就在下一批产品中进行改进研发,而前一批产品只能成为次品处理。'何文铭说,3年来,仅研发封装技术,万邦就已砸下了6000万元,资金紧张已经成为万邦扩大产能、继续研发的最大制约。
记者看到,在厂区里,万邦为扩大产能而新建原定今年国庆节投用的两栋厂房,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完工,成半拉子状态。
“LED产业要发展,一靠投入,二靠政策,”莆田市科技局长毛祥华认为,重点技术的研发投入,是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保证。
面对预计2020年后将达到1万亿元的LED市场蛋糕,全国不少地方磨刀霍霍,有的已真枪实弹地拼抢,出台政策全力扶持LED产业发展。
“各地对LED企业的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降低了他们的研发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并营造良好环境,促使产业快速发展。”彭万华认为。
“目前我国LED企业大多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种在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的模式,'由于具体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明晰,使许多LED企业处于崩溃的边缘,难以做大做强。”厦门LED促进中心主任何开钧说,“另外,传统的照明标准是按照太阳光、白炽灯等连续光谱制定的,而LED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以往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重新制定光源标准,才能实现LED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他说,目前LED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50%的产品属无标准的低劣品,直接影响LED声誉。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投资LED产业热情高涨,目前,全国有15个以上省、市建设半导体照明和光电产业开发区。据估算,国内仅LED封装、应用、灯具及配套企业就有4000~5000家。'眼下正是决定领先或是落后的分水岭,'彭万华说,“要赢得竞争,我们必须有决心,更要拿出政策和资金扶持行动。”
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产业优势
商业照明推广LED入手
毫无疑问,目前福建LED极具技术优势,但资金短缺和推广应用难却是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掣肘。
“LED企业发展得好,就会产生爆炸性的回报。”莆田市政协主席杨鹏飞早在2008年就大力呼吁重视中科万邦等LED生产企业的发展,他说,“面对企业研发和发展之初的高额投入,首先希望国家LED节能产品补贴政策能迅速出台并落实,帮扶企业解决重点研发资金问题;但更要给政策,引导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基金等,用市场的方式获得资金投入。”
9月23日,福建与台湾互认互通的《道路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和《大功率路灯》两项LED标准正式颁布,'这个在全国首创的模式对福建LED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完善标准将发挥重要作用。'省信息化局综合规划处的沈海石告诉记者。
LED的应用包括显示、照明和特种显示,照明包括室外、家庭和商业照明。据统计,目前仅家庭照明就占全国用电量的8%,是LED的一大市场,但因价格较高国家还未出台补贴政策,一时难以推广。
'可从商业照明强制推广入手。经测算,在需要24小时照明的场所,比如地下停车场、酒店过道楼梯、矿山等,如果将照明设备替换成LED,仅需要一年,节约的能源费用就可收回成本。'彭万华说,省高速公路公司已全国率先在高速公路的隧道使用LED照明,目前已安装2万盏LED灯,节能近40%,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在LED产业聚集地厦门从景观工程入手推行应用,眼下,全市已使用33528盏LED灯。
路在脚下。记者坚信,已在LED产业捷足先登的我省,如今,只要切实把握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一支点,福建乃至中国的LED产业制高点必将被撬动!
下一页:专家声音及延伸阅读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