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局部过热引担忧
摘要: 新厂投产、老厂扩产、传统行业的渗透,这对产业发展有利有弊,LED行业如何兴利除弊健康发展?对此业内一些人士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资对LED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LED照明发展异常迅猛。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对LED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宏观政策的利好,促进了产业大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过热的苗头。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约30个单位已经公示或正在筹建LED外延芯片项目。其投资购买MOCVD设备的数量在1400台~1600台,而实际较可能的数量也有500台~600台。
不仅是外延芯片,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观察,目前生产LED道路灯具的企业有300家以上,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投入资金高的达数亿元,少的也有几千万元。但是,道路灯具产品在照明领域只是一个需求量有限的分支。以2005至2007年道路灯具增长数据为依据,每年的增长保持在300万盏左右。“在传统路灯仍占主流之时,大量LED道路灯具生产企业分食如此小的蛋糕,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实,LED产业集中度会愈来愈高,这个过程中,资本成为最大的推手,产业洗牌和整合势在必行,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可趁势迅速做强。
对于近期LED外延芯片投资过于活跃的现象,也引起工信部担忧,工信息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关白玉称: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
新厂投产、老厂扩产、传统行业的渗透,这对产业发展有利有弊,LED行业如何兴利除弊健康发展?对此业内一些人士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资对LED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建言献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关白玉、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秘书长彭万华、上海大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建水、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分会秘书长安国雨、厦门市LED促进中心主任何开钧、山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理事长郑铁民、雷曼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漫铁、陈和生 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总裁陈和生、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立、佛山市国星光电副总经理余彬海、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立康、深圳市亮立达光电公司总经理吕红亮、苏州纳晶光电公司董事长梁秉文)
关白玉: LED进入照明领域,集中体现了多技术融合的特点,属于高端技术和产品,需要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来支撑发展和相关应用,希望投资者对此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做好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彭万华:从对LED市场的分析以及可能投资的动向来看,目前国内对LED外延、芯片的投资有些过热,因为市场容量没有那么大。
岳建水:整个LED产业随着技术提升、专业化的发展、品牌的确立,必然由纷纷涌入的“游击战”,发展到大投资进入的“阵地战”,再到品牌引领的“系统战”。因此,产业集中度会愈来愈高。这个过程中,资本成为最大的推手。产业洗牌和整合势在必行。
安国雨:近一段时期,投资增大和产业链的迅速扩张必然导致LED产业升级、行业细分,总体来讲利大于弊。目前,我国LED产业已出现良莠不齐、群雄割据的局面,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LED行业肯定也会有一个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相信LED相关企业会根据市场规律各安其位,有序、健康地发展,LED产业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型产业。
何开钧:LED作为节能产业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使LED产业势如破竹,来势凶猛,势不可挡,全国刮起旋风般的投资热潮,在旋风眼中鸡毛上天,甚至鸡犬都能升天。但投资者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没有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懂半导体盲目上LED外延,不懂照明盲目进入LED照明,不懂道路照明盲目上LED路灯,这些企业90%处于旋风外圈,摔下来将很惨烈。而且盲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令人心痛。
李漫铁:目前,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市场需求层面,还是资本市场投资层面均对LED产业发展是利好,这体现了LED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应有的地位。最近LED产业出现大干快上、投资过热的迹象,我认为只要是企业层面的投资行为,尤其是上市企业有比较完善的投资评估和决策机制,应该是市场行为,风险是可控制的。中国的LED产业需要有巨大的气势,压倒国外的竞争者。中国LED产业的快速扩张,能够快速增大整个产业的量,有量才有质,让国外的竞争者望而却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