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发展现状及2010年前景展望
摘要: 2009年,是中国LED产业划时代的一年,也是产业相关政策“繁荣”的一年。总体上看,虽然中央和地方相应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层面也不断向可以预期的方向接轨,但是真正能直接引导我国LED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转型的有效规划还没有出台。
市场开放活跃:
2010年将是北半球国家LED应用市场的元年。具备产业优势的国家将大举抢占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及产业、进行先封锁再开放的布局;没有产业优势的国家将纷纷向中国靠拢、甚至于求救。我所在的全国高科技企业LED专业委员会已经接到两个友好邻国政府的请求,他们希望亲自来北京洽谈LED节能照明的合作事项; 世界LED市场在2010年将全面快速开放,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供应地,但依然面临着自主品牌和技术支持的生存性问题。
2009年随着多数地区对传统白炽灯的强力停止使用后,对于节能类的灯具无疑是打了一剂高剂量的肾上腺素,LED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活动逐渐活跃。但是面对消费者,LED的问题也被逐渐放大,所以如何教育消费者和如何改善品质是同等重要的。欧盟在更进一步地探讨是否要求“无汞”照明,这将是决定LED灯进入家用照明市场时间表的下一个重要指标,预计将在2010年出现决定性的结论,这值得我们共同关注。面对这样的变化和资讯,我们自己在品牌和规模这两项工作上有些落后,全球目前还没有垄断型的LED灯大品牌,对我国LED企业来说是机遇,但是对我国LED产业缺乏核心自主产权和恐惧创立品牌的习性来说也是一大危机。2010年全球LED照明市场的开放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国内市场的动态和规模,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
除照明外,LED还有背光和显示两大区块也将会在2010年出现变化。背光市场随着显示屏的面积加大,封装和背光模组的需求相对快速增加,这意味着,封装厂不可避免地将会进入规模成本和客制技术竞争白热化。国内现有的封装企业能否有机会获胜、或结合同行业强者共同生存,将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另外,随着国外芯片厂大规模投资,国内的中上游竞争开始,我国LED产业扁平化的问题将更明显。
技术门槛提高
全球对LED产业和其节能优势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LED节能效率、商品稳定性和成本控制将在2010年上半年成为LED产业最大的挑战。 目前,国内企业在上游端的自主技术尚不完善,LED芯片封装及电源等元件又将面临国际相关大厂高调“入侵”的挑战,技术门槛瞬间提高带来的冲击,是否会给国内企业竞争力和竞争模式带来结构性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LED相关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一般都不重视或存在侥幸和观望的心态,这一现象不仅令人对产业正向发展产生疑虑,也因为这个心态让企业无法痛下决心投资发展自有技术。如何善用国内高等研究院校的技术力量、并将其转化为产业能力;企业如何能够在与动辄拥有数以千篇封锁性专利优势的国际大厂竞争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这将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相比几家国际大厂积极在国内建立大型研发中心而言,国内企业经营者必须把研发战略和研发管理提升为2010年的主要工作,这将比目前许多企业忙着圈地圈资金投资来得更为重要。
中外龙头之争
自电子产业发展以来,全球产业龙头一直是由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掌控着。龙头企业除了在中国投产加代工外,与中国并不存在关键技术合作发展的关系。 可以说,LED产业发展给了中国一个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严峻的竞争压力。2010年,国际LED几个龙头都将会大力布局中国投资和市场战略,中国区“大战”即将打响,科瑞2009年底在惠州落户、台湾晶电在常州设厂等只是大厂在国内布局体现出来的冰山一角,日亚化和台湾亿光这些台面上的龙头大厂无不积极地在中国布局,而且这些投资将都是在已经拥有下一阶段市场掌控下高执行力、高效率完成的。而国内企业尚未解决自身技术和市场问题却到处圈地投资,这样做或许日后可以在土地保值的机制上有所收益,但是想要成就一个科技产业就应该要集中资源,包含资金、人才和时间,专注把自己做强,做不强就先想着做大,这对科技电子产业而言反倒是危机。如何在知名LED企业高度被信任的品牌优势下能抢占技术、市场、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资源、以及获得政策倾斜,这些因素才是国内现有中小型LED企业必须切实关注的。然而在这些“大恐龙”开始在国内竞争的同时,国内的“小龙头”厂商能否有机会出线,我想除了政策扶持的美梦外,更应武装好自己、准备打一场公平竞争的硬战,这才是能否创造中国乃至华人LED自有品牌的正确思考模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