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发展现状及2010年前景展望
摘要: 2009年,是中国LED产业划时代的一年,也是产业相关政策“繁荣”的一年。总体上看,虽然中央和地方相应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层面也不断向可以预期的方向接轨,但是真正能直接引导我国LED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转型的有效规划还没有出台。
产业竞争:
2009年,也是国内LED产业“内忧外患”的一年。一方面,与传统照明产业争夺市场的战役已经打响,如何抢占传统照明长期掌控的巨大市场,这是LED照明企业发展和传统照明企业转型都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另一方面,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目前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确实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例如,许多国内外知名厂商纷纷在今年高调宣布投入LED产业,但是究其根本,投资者根本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就连富士康也只先是高调抢占组装市场,先拿几个亿做几千万投资规模的事。而深圳等应用组装密集地区的数千家组装企业将是最直受到冲击的区域。除此之外,四处林立的小型封装厂也是阻碍中大型LED厂日后发展的问题之一。再则,过度支持和吹捧一些不具成本规模和无法掌控技术优势的上游芯片厂,将会严重制约大产业发展正确方向,这部分也是我国LED产业重覆且无效益投资的问题,更甚者还将会导致地方产业政策发展的中间层“空心化”。所以,到目前为止,几乎大大小小城市都想要招商引资上游外延,对有市场开发含量的应用组装和主导市场规模的中游封装均表兴致不高,这也是在架构完整LED产业链的严重隐忧。从这些问题中,我们看到,只有真正掌握技术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能有效掌控成本的企业和产品,才能摆脱非良性竞争干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目前国内LED产业存在战略规划能力薄弱、市场竞争过度激烈的现象,但这并不阻碍人们对其发展前景的看好和支持。国家对LED产业支持热度不减、各地对新LED产业招商力度持续“火爆”。在这种局势下,企业如何抓住有价值的技术或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新年之初大家需要认真思考和持续努力的方向。
结构转型
2009年,是LED产业结构更趋向于半导体产业属性的一年,特别是这一年当中,国内受瞩目的几家芯片厂的真实技术实力纷纷被认清,“忽悠”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快了国外和台湾地区大厂对中国大陆布局的步伐。业界对于芯片和封装的认知逐渐和组装清晰地分开对待,外延与封装的半导体制成端逐渐被应用组装和配件端区分开来。产业结构严重偏下游、应用端过度扁平的问题逐渐受到政府高层和研究单位的重视。但是政府一方面清楚地想在获得关键上游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但又举棋不定地想扶持下游应用端,甚至这些应用端是一些还不具备应用基础的传统灯具或照明企业,这更是LED产业受到挤压的另一个隐忧。 虽然在200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大规模的政府举措和产业动态方面议题的探讨,但随着投产规模逐渐加大,产业结构问题会直接从市场和成本掌控力等方面反映出其严重性。因此,LED企业必须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自身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统筹规划,扬长补短。企业发展战略也将由2009年“单纯抢占市场”,转向业内联合、经营避险、市场公开、资源分配等方向发展。
技术滞后:
LED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当属技术,不过,国内LED产业中上游技术仍处于滞后阶段。 源头技术落后是国内电子产业一直面临的问题。虽然2009年我国提出两岸LED产业合作互补的构想获得了两岸学、产、官的一致支持,但因政策层面尚未对台湾企业有明确的本土化待遇或优于外商的认定,所以在今年尚未出现两岸深入的技术合作。虽然2009年下半年台湾多家龙头型LED企业都加大了对大陆投厂的动作,但是国内仍存有先进技术没进来的疑虑。试问;我国假如对LED台商身份没办法有适当的认同时,又如何能说服他们将自有的核心技术落实到大陆,技术价值认定将会是两岸LED产业在2010年合作与角力的重点。2009年,两岸的LED产业合作互补让人期待,国际大厂的“虎视眈眈”也让我们警觉。2009年下半年,国外大厂深入对中国市场进行布局将会更凸现技术差距的问题,国内外企业间的技术优劣将直接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2010年前景预测:
逝去的2009年,虽然没能成为“中国LED产业元年”,但这一年的积极调整和深厚积淀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新年伊始,业内传出这样的期待--2010年,我们能否迎接“中国LED产业元年”的到来?在我看来,核心技术和战略布局将是成败的关键。成之,则开启中国LED产业元年并且LED会成为中国21世纪的新科技型民族工业;不成,那么从2010年起,我们或将迎来产业内的“新八国联军”---国外大厂将毫不留情地瓜分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LED市场。 2010年,我们应当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