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士风波”看不同融资方式对LED企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 在品牌、渠道、市场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由于吴长江在融资方式上的先天不足,导致其三度被逐、败走麦城,不禁令人扼腕叹息。那么企业究竟有哪些融资方式可供选择?吴长江又在融资方式上犯了哪些错误?雷士照明股权风波是否可以避免?
二、吴长江的融资失误
按照公开资料信息披露,雷士照明于1998年11月13日,由吴长江联合两个高中同学凑齐100万元创立。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占股45%;杜刚和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共计55万元,占股55%。
2005年,在市场上迅猛崛起的“雷士”,企业内部却经历了一场重大变故。三个股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股东之间最后摊牌。由于对方占有55%的股份,吴长江只有45%的股份,吴长江让出了董事长的位置。他被要求领走8000万元后彻底退出“雷士”。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供应商、经销商的集体支持下,吴长江回到雷士。之后,“雷士”迎来了更辉煌的业绩。2006年,“雷士”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不但在惠州建立了工业园区,还在重庆万州、山东临沂分别斥资数亿元,打造西南、华北地区最大的照明基地。
但是,为了解决原股东退出的资金问题,以及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导致雷士现金不足,只好再次融资,引进了高盛与软银赛富。此时,第一大股东变成了软银赛富,吴长江跌为第二。这为吴长江第二次被逐埋下了隐患。
2010年,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2012年5月25日,吴长江被毫无征兆地“因个人原因”而辞去了雷士照明一切职务。接替他出任董事长的是软银赛富的阎焱,接替他出任CEO的则是来自于施耐德并在施耐德工作了16年的张开鹏。
经过近一年多的博弈,借助德豪润达的支持,吴长江于2013年6月重回雷士照明,出任CEO,董事长由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出任。然而,王冬雷与吴长江的蜜月仅仅持续了一年多。2014年8月,王冬雷突然发难试图罢免吴长江,遭遇吴长江的激烈抵抗。

8月13日下午四点,深陷罢免风波的雷士创始人吴长江通过个人微博首次开腔,称多年来为养大养好这个孩子,吃尽创业苦、受尽资本累、忍尽守业辱。

确实,擅长品牌、渠道、市场的吴长江,创业成功,却在资本市场上处处碰壁,“受尽资本累”。但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吴长江一系列的融资失误所致。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