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年 LED“大咖”勤上光电是这样走过的
摘要: 2014年6月16日,勤上光电突然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李旭亮、副董事长黄冠志等四位高管因个人原因集体辞职。这一消息的传出,对于略显沉闷的照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2014年6月16日,勤上光电突然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李旭亮、副董事长黄冠志等四位高管因个人原因集体辞职。这一消息的传出,对于略显沉闷的照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自2011年成功在深圳挂牌上市以来,勤上光电一路“风雨兼程”、外界“褒贬不一”。那么,这三年来,勤上到底如何走过?它做了什么?做得怎样?……以“勤上光电2011年-2013年年报”为基础,以“勤上高管集体辞职”为契机,以勤上业绩、渠道、项目、产品为切入点,此刻,让我们一起回首勤上走过的路。
业绩表现
营业收入一路高歌 利润总额不升反降
2011年11月,勤上光电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三年来,勤上光电无论是“营业总收入”还是“资产总额”都在逐年稳步提升,但其“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在2011年后面临着逐年下滑之尴尬。
2011年,国内LED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上游和中游竞争激烈,下游终端照明受性价比的提升而需求旺盛,为此,勤上光电紧紧抓住了LED照明应用终端需求规模扩大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内LED照明市场中的占有率。
从《勤上光电2011年度报告》可以看出,2011年,勤上光电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6,930.42万元,较2010年增长39.30%;实现营业利润12,616.16万元,较2010年增长30.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62.32万元,较2010年增长53.67%。在这一年,勤上光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而通过这一系列数据,我们不难看出,2011年,勤上光电LED照明产销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收入及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为其成功上市铺平了道路。同时,成功上市也为其总资产带来了近一倍的增长,年报显示,其2011年总资产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5.69%。
2012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勤上光电发展速度放缓。根据《勤上光电2012年年报》可知,2012年,勤上光电全年营业总收入为82,166.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1%,而在2011年数据为“同比增长39.30%”;利润总额为13,156.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0%,而这个数据在2011年为“同比增长58.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22.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56%,其下滑也是相当明显。
可以说,上市第二年,勤上光电的成绩单“并不好看”。为此,勤上光电在其年报上如是说明:“这一年在LED照明产能依然大量释放的情况下,全球LED照明需求释放却低于预期,未能有效覆盖产能增长,导致竞争加剧,同时整个行业的净利润水平同比2011年有一定程度下滑。”
2013年,为应对变化迅速的LED照明市场,勤上光电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产品质量和结构、丰富产品种类、灵活商业模式,立足于主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拓展,加快了铺设渠道网络速度。在2013年年报报告期内,勤上光电营业收入为114,051.37万元,同比增长38.80%;利润总额12,588.09万元,同比增长-4.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99.34万元,同比增长-1.17%。然而,业绩的逐渐好转并未阻止外界对于“勤上光电发展后续乏力”的质疑,直至此次“高管集体离职事件”的爆发。
渠道布局
2012-2013年 发展代理商417家
在照明行业,“得渠道者得天下”,对于照明上市公司来说,亦难以避免。自上市以来,勤上光电在渠道上的“用心”可谓有目共睹的。除了继续保持其在工程渠道的优势外,勤上光电持续发力流通渠道,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发展了417家代理商,建立了1300家终端零售店(含代理店建店),也曾一度受到行业广泛好评。
对于勤上光电的渠道布局及市场表现,我们亦可以从其2011年至2013年的年报中窥探一二。
2011年,勤上光电充分利用大采购、大物流、规模量产等综合成本优势,推出“A+计划”(即“LED室内照明产品让利计划”),推出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同年,推出“B计划”,通过高性价比产品扩大户外LED照明销售规模。据悉,勤上光电当时的区域运营管理中心已逐步扩展到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