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投资成都 LED分工模式或搅动?
摘要: 但对于飞利浦来说,要实现“更大的成功”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因为LED眼下的成本依旧过高,在中国更多的是依靠地方政府的市政工程进行消化。而一些质疑者的观点认为:在与地方政合作的项目中,外资企业似乎没有当地企业那么有优势。
将搅动LED分工模式?
“我们将在中国建立‘端对端’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模式。”
看准中国LED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并非只有飞利浦。根据中国照明学会的数据,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家LED企业。其中3000家企业主业为组装和应用,800-1000家从事封装,而上游芯片制造有大约100家。
作为在中国市场上位居第一的照明厂家,飞利浦在中国发展LED产业的优势似乎同样明显。
实际上,目前的芯片市场几乎由飞利浦、日亚化学、科锐等全球几大巨头垄断。而在整个LED产业中,上游的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商赚取了整个产业链上的70%的利润。中国企业较为集中的中游的LED封装则仅赚取了约20%的利润。此外,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简单的终端照明应用型生产加工企业则只有10%的利润。
不过,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即使是竞争不那么激烈的LED芯片,今年1-7月的售价也平均降价25%。
“竞争激烈并不是只在LED行业,据我们了解在传统照明行业,中国也有约5000家企业。”Tommy Leong回应,飞利浦并不参与这样的价格竞争,“我们提供的不是单一的照明产品,而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独特的照明效果及解决方案。”
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专业照明副总裁兼总经理Chandra Vaidyanathan介绍,飞利浦把LED应用市场细分为家居照明、办公照明、商业照明、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对于专业的LED灯具而言,并不是像传统灯泡那样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更多的是定制化。”
Chandra Vaidyanathan表示,这也正是飞利浦将中国打造为“本土市场”的原因。“我们将在中国建立‘端对端’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模式,涵盖从市场研究、产品定位、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价值链,进一步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
据了解,飞利浦将LED产品分为六个等级,从第一级到第三级主要是芯片封装和模组,以前是飞利浦自己生产的,从第三级到第六级则是外包。“但如今我们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端对端’的业务能力,我们把后面的几级也都纳入进来自己生产制作。”
这实际上也是飞利浦考虑降低成本的策略。据了解,LED灯具的成本取决于芯片、电子器件、光学部件和机械部件的成本以及制造成本。而在全球诸多相关厂家中,只有飞利浦一家实行垂直整合战略,具备LED灯具所有环节的生产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得益于生产厂商的大力投资,LED正变得越来越便宜。但我们所实行的垂直整合战略,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Chandra Vaidyanathan解释。
产能过剩还是掘金开启?
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将引发明年大批LED企业倒闭。
高工LED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LED产业产值预计将达1540亿元,同比增长22%,而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
实际上,伴随着行业的低迷,LED产业链阶段性投资过热的问题已经显现。各种有关国内LED产能过剩的消息开始甚嚣尘上,甚至有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将引发明年大批LED企业倒闭。
对此,Tommy Leong有不同的看法。“说LED产能过剩,是因为今年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在国内的投入完全是基于国内的市场来进行的。”他同时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基地,销售方面也在全球排名前三,“中国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最大。”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像Tommy Leong一样乐观。
据了解,与欧美等国家的室内LED照明发展较快不同,中国目前在LED户外照明,尤其是路灯照明的应用更为广泛。而因为我国还没有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引导产业的发展,LED路灯照明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除非是地标性建设项目,必须要保证照明效果和使用年限,否则,质量更优但价格较高的产品可能不具有优势。”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也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可能更倾向于本地企业的产品。”
据了解,仅在成都就有新力光源、源力光源、四川格兰德等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去年,成都全市主要半导体照明企业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陈赋介绍。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