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国LED产业开始疲态 处境令人担忧

2011-10-12 作者: 来源:ofweek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但是,LED产业在中国虽然表面上发展得热火朝天,产业短板却也随之浮现。核心专利技术掌握海外巨头手中,雪上加霜的是,就算是这仅存的下游市场,中国企业经营起来也并不是那么自如。

  欧司朗公司(Osram)近日为增加自己在照明控制、能量管理系统和软件的投资组合,通过投资公司收购了一家科技公司。如今,这家科技公司已成为欧司朗普通照明的一部分。通过此次收购,欧司朗希望扩大并巩固其在能源效率上的业务地位,并借此进一步发展LED业务。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公司看到LED作为增长引擎的光明前景,这其中当然也不乏中国企业。但是,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之路也并非平坦。

  全球市场:下半年略显“疲态”

  欧司朗普通照明部首席执行官芬内曼(Klaus-GünterVennemann)说:“在今天,全球照明所需能源消费占全球电气能源消费的20%。在美国,照明的能源消耗占商业建筑电气消耗的30%还多,基于商业楼宇提高能源效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显然,世界市场上,各家公司对LED产业的偏爱并非偶然。奥华能源技术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建英对记者说:“从节能到环保,LED产业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之所以广受偏爱,是因为它相比传统照明能够节省至少3倍的能效。而且,LED产业在工艺上相对于以前也有非常大的进步,具有光效高、耗电少、寿命长、易控制、免维护、安全环保的特点。”

  目前来看,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下半年,LED行业景气度并不乐观,下游需求将承载很大的行业压力。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指出,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强,LED终端需求前景疲软,厂商规模化削减产能,供应商库存天数也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渠道流通周期不断缩短,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交货期普遍缩短,客户等待时间降低,因此,当前库存状态并未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反,市场灵活性更强。

  中国企业:在下游市场苦苦挣扎

  “十二五”期间,LED光源技术被中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LED行业计划新增投资总额达1256亿元。据了解,上游衬底和外延芯片是投资的重点和热点,企业狂奔突进的势头依然不减。

  但是,LED产业在中国虽然表面上发展得热火朝天,产业短板却也随之浮现。业内人士表示,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的利润回报最高,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却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锐(Cree)、德国欧司朗等海外巨头手中。而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处于垄断优势,拿走了60%以上的利润。中国大部分LED企业,只能在产业链末端的封装领域,争夺余下不到40%的利润。雪上加霜的是,就算是这仅存的下游市场,中国企业经营起来也并不是那么自如。

  “下游市场显然没有打开。”贺在华对记者说,中国企业的LED产品更多依靠当地政府的市政工程进行消化,昂贵的价格使得LED进入民用市场依然遥不可及。而受到国际市场疲弱影响,中国LED产品的出口也遭遇不畅。在需求刺激不利的情况下,LED产品价格下滑成为市场的主要表现,从目前各厂商的投资计划来看,未来两三年内,中国LED产业将出现大规模的产能释放,且随着产品国产化率的提升,各环节产品价格的下降将是市场的长久趋势。

  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

  虽然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特点是正由下游向上游发展,依托强大的产业背景,仍有希望突破重重阻碍。

  现在,随着第一批城市带动产业渐渐进入成熟轨道,新的市场正在逐渐崛起。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国内部分省市通过财政支持手段,纷纷开展城市照明节能活动,不仅为LED照明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为LED产业的发展营造了相应的市场环境。

  王建英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基地,发展速度非常快,价格优势也随之体现。“中国虽然目前基本不进口LED,但算得上是全球最大的LED出口国。现在,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开发、拥有自己的技术,因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个行业有更良好和长久的发展,不然只能永远被国外的公司牵着鼻子走。”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