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喊停 我国LED产业“高烧”难退
摘要: 2009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5部委对外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于当前国内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产LED外延材料、芯片以中低档为主;80%以上的功率型LED芯片、器件依赖进口;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不顾经济效益对道路照明进行盲目改造,过度投入景观照明,导致产业无序竞争等等。
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LED上游设备投资总额中,由政府直接带动的投资额占到总量的40%以上。从2009年至今,仅出台设备补贴优惠政策的扬州、芜湖、江门三地完成的MOCVD设备投资就达到630台左右,占到国内MOCVD规划总数的50%。

国企半路出家跳入“火海”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一度大面积亏损的央企,在蓄能积量之后四处出击,圈地成王。国企是最接近国家政策决策层的一环,因此本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资热潮中也少不了大型国企的身影。而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邀请央企投资地方项目的热情也愈来愈高涨,甚至于把拉拢央企投资当成了“政治任务”。
“市里前一段时间也专门开大会,讨论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问题,由发改委负责,国资委协助。”一位南方地方政府的内部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而安徽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表示,现在去争取央企,主要是为了保证投资增长的后劲。“实事求是地讲,地方政府的后续投资已经有点跟不上。跟不上的原因,既与国家对项目审批较严有关,也与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有关。与央企搭上关系,由他们来投资,地方的资金压力基本就解决了。”
2011年1月13日,以水泥、建材为主业的中材集团对外宣布注资50亿元控股扬州中科半导体,按照计划在2012年中科MOCVD将在现有5台的基础上增加到20台,2015年达到50台。而在此之前,作为一家背靠中科院的学研产模式的企业,中科半导体一直因为内部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模式的局限性而身处危境。
从2010年以来,中科就在国内寻觅战略投资者,以股权融资方式为企业发展筹措资金。作为建材行业的两大央企之一,中材集团之前在LED领域没有任何积累。此次控股扬州中科,令很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
日前,一位曾经参与中科股权融资的PE投资人向本刊记者大吐苦水:“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跟这个项目,而且各方面收集的意见对中科的情况都比较中肯。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让我们很是意外。”
对于大型央企的“半路出家”,有专家也表示出一些担忧,“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由技术创新来驱动的,因此,企业进场之后关键还是拼技术。“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刚则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不少央企采取了联手民营企业投资新兴产业,一方面能够充分借助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和先进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分担投资风险;如果投资涉及地方,还会与地方政府以及当地国企合作,一方面能够充分争取当地的产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优势。”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