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喊停 我国LED产业“高烧”难退
摘要: 2009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5部委对外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于当前国内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产LED外延材料、芯片以中低档为主;80%以上的功率型LED芯片、器件依赖进口;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不顾经济效益对道路照明进行盲目改造,过度投入景观照明,导致产业无序竞争等等。
“只要是国家部委发布的产业鼓励政策,地方人民政府都会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尤其是涉及到补贴及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一位政府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而就在《意见》出台1个多月之前,2009年8月6日,《扬州市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购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文件正式出台,扬州市政府首开先河提供一台MOCVD机台一千万元财政补贴的政策。一时间引发业界关注。此次扬州市政府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利用抵税的方式进行补贴,而是以现金给付方式,其中机台到位后补助40%金额,试产期间补助30%,量产后的验收阶段提供最后30%尾款。
短短2个月之后,2009年10月20日,广东江门市政府也出台了《江门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LED产业发展暂行优惠办法》,《办法》中关于MOCVD的补贴数额和扬州如出一辙。但江门市政府额外增加了对于新建项目的建筑面积补贴政策。
如果说当时扬州、江门两地的投资项目还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2010年1月10日厦门三安光电(600703)与芜湖市政府签订的120亿元投资项目可谓是中国LED外延领域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波”。紧随其后,2月1日,芜湖市政府再次与德豪润达(002005)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芯片项目。按照两家公司的规划,一期MOCVD到位共207台,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了此前扬州政府的目标,但芜湖市政府却仅仅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不仅仅是签约投资项目具有难以匹敌的轰动效应,芜湖市政府在政策出台时间及其条款上似乎都在与其他地方“刻意”不同。首先,芜湖市出台的《关于促进LED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其中包含此次MOCVD项目的补贴政策)是在2010年7月17日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才获得通过。但文件中却注明此政策的执行时间是从2010年1月1日起。而另外两个城市出台政策的执行时间均是文件印发之日起。其次,在MOCVD机台的型号、数量要求、补贴数额上,芜湖政府做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引进设备的配置和数量要求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补贴数额。其中对MOCVD的台数要求必须是50台以上,这也使得很多不敢“涉水太深”的企业望而却步。
而之所以能够吸引国内两大LED上市公司投入巨资落户芜湖,无疑是因为采用一次性财政补贴方式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两家公司的大额资金募集背后也隐现着芜湖国资的身影,另外在土地供应、后续应用产品订单等方面,芜湖市政府都给出了足够的保障。
与扬州、芜湖等地祭出高额补贴措施不同,大连市政府表现得尤为冷静和理智。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唐忠德向本刊记者表示,“大连市还没有实施MOCVD设备的补贴,今年出台对于LED项目的补贴,主要是用在检测平台的建设上。”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