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LED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软肋分析
摘要: 广东LED产业整体竞争力名列全国前茅,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并形成了以深圳市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主轴,产业链向轴两侧辐射延伸的格局。
各自为战
对于珠三角LED产业发展,广东除了相关技术标准,基本上是放任各个城市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
作为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LED照明产业在起步之初最大的困难是用户、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因为,对于用户来说,大规模改用LED产品一次性投入太大,不容易作出批量采购的决策;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则产品成本难以下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因新的产业领域信贷投放风险较高而惜贷。
而从LED产业来看,前景光明但技术瓶颈未破。目前虽然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广东LED照明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在LED衬底、外延、芯片环节比较薄弱,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核心芯片特别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有关报告指出,由于产业统一标准缺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政府对中游环节扶持示范引导不够,广东LED照明产业尽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影响力。
作为一种共性的问题,珠三角新兴产业中的LED产业,首先表现在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备。其次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核心技术依然不足。第三就是本土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弱。更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这就需要广东地方政府层面建设相应的技术研发和运用平台,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
为推动珠三角LED产业发展,广东选定了两个突破口,即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及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这两个关键端口。
很显然,这两个关键端口都需要由政府去启动,特别是市场应用这一环。由此,记者观察到了一种普遍的景象:各个城市都在一手抓技术招人才,另一手就是在政府所掌控的资源——公共照明上大力推进LED新技术。
于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要用本地企业的产品,以拉动本地产业的发展。珠三角各城市在LED产业发展中的激烈竞争,会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在负责牵头推动广东LED产业发展的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看来,这并不值得担心。他认为:现在还不是谈过剩的时候,才有些苗头就谈过剩为时过早。
针对珠三角各地LED产业的“各自为战”的现状,李兴华认为:我们不去做特定的分工,政府要做什么不一定搞得起来,不经意的地方就搞起来了。发展的过程不做过多限制和特意的规范,我们鼓励发展,我们要用市场去把这个产业拉动起来。
他指出,珠三角LED最大的软肋在于广东省LE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广东芯”,这才是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无法掌握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市场话语权的症结所在。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