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徐匡迪:推广LED照明建设低碳社会

2010-08-24 作者:admin 来源:文汇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日前,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匡迪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在用传统照明的同时,发展LED及OLED技术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之一。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能够承担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发达国家应从现在的水平降下来,我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耗用的能量每年都要降下来。其次,不能设想今天就全部采用LED照明、电动汽车、风能、氢能,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在用传统照明的同时,发展LED及OLED技术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之一。

  能源消耗有一个终端放大效应。尽管一样的建筑、一样的照明,但是不同的消费行为对能耗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能源消耗有一个终端放大效应。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煤炭经过采集、运输、发电的转化,再到输配电,输送到最终用户,大概只能用到煤炭原有热能的1/4到1/5,终端节电一度相当于节约能源4到5度。汽车也是一样。汽车其实效率很低,只有20%的汽油燃烧用于推动汽车前进,其他70%~80%都损耗了,包括内燃机里的摩擦损失以及尾气的温度带走的能量等等。分解能量利用的比例,研究节油技术,提高汽油机工作效率,实现汽车的轻量化等等,都能减少能源消耗。

  汽车产业正在向低碳化发展。以欧盟为例,现在欧盟大概1公里允许碳排放160克,他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减少到130克,2020年是95克。美国现在是216克,到2016年计划减少到157克,就是大致相当于2006年欧洲的水平。日本现在是168克,到2015年减少到141克。中国现在是187克,我们承诺到2016年减少到132克,力度比较大。

  我国终端节能很重要的方面是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迫在眉睫。1905年设计的清华学堂,一年一平方米的能耗是34度电。到1994年,北京一个部委大楼的能耗一年一平方米能耗是113度电。能耗大大增加,因为用了大量的玻璃。美国宾州大学主行政楼前年刚完工,一平方米每年能耗是356度电。所以,建筑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能源和技术用到了不合适的地方,新型的建筑设计比老建筑的能耗增加了10倍。

  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就是采取半导体LED照明。白炽灯泡的能耗非常大。如果LED照明占1/3的照明市场,每年节省的电相当于两座三峡水电站发电量。欧洲已经从2009年9月1日起停止白炽电灯泡的销售,市场上只能卖LED灯。中国怎么办?因为LED的价钱是普通灯泡的十倍。我们最先的切入点应该是路灯,因为路灯本身是财政花的钱,而路灯夏天要照8到10个小时,冬天有的时候要照12个小时。这个是耗电最多的。LED的节能效果比普通灯泡节省60%,比普通的荧光灯节省35%。现在比较贵,但是根据赫茨法则,成本每10年会下降1/10。8~10年后,价格跟现在的白炽灯泡就差不多了。

  尽管一样的建筑、一样的照明,但是不同的消费行为对能耗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北京中等收入住宅,中关村一栋居民楼住的是教师和一些研究人员,25户人家的行为差别差到13倍,也就是夏天是把空调开到26度还是22、23度,冬天取暖是把室温调到25、26度还是18、20度,结果不一样。所以,低碳生活就是要考虑到环境节能。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能够承担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发达国家应从现在的水平降下来,我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耗用的能量每年都要降下来。其次,不能设想今天就全部采用电动汽车、风能、氢能,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在用传统发电、传统汽车的同时,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采用物联网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第三,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的能源基础。第四,倡导全社会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保证。

  (本文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日前在上海市部委办、区县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上做低碳经济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讲演的部分内容)

徐匡迪:

中国钢铁冶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桐乡崇德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毕业,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市市长。现任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