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东莞坚定在LED上游做文章

2010-09-13 作者:未知 来源:ledinside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来自海内外光电行业的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光电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人才战略、市场前景、技术发展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市场前景

  太阳能光伏产能并不过剩

  丁文武认为,LED产业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成熟度是不一样的。目前其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力量分散。去年,包括上中下游共有3000家LED企业,而产值规模只有728亿元。

  丁文武进一步阐释,其实太阳能光伏产业并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今后要建设、投产等规划发展的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的产能总量为4832Mw,这些产能的规模,只能满足国内50%的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还进口了1.5万吨多晶硅。

  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校长苏炎坤博士认为,台湾对LED研究的时间比较长,东莞在这方面的技术虽然没有那么成熟,但是,东莞目前的契机是,可以以东莞目前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与台湾、日本和美国等地的企业进行对接,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表示,由于白炽灯能耗很高,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已经开始在法律上对白炽灯开始实施了限制。白炽灯的寿命进入了倒计时状态。每年有410亿只白炽灯的市场将会由LED灯来替代。

  ■人才战略

  科技成果要形成生产力

  原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主任陈清明认为,科研人员应该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卖给企业,卖给市场,让市场来给你钱。

  在产业与学术界的合作方面,陈清明认为国内的产研结合还有待提高。

  “我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技术研究近20多年,发现不少原本可以应用于批量生产的技术最终没能够用于生产,科技成果形成不了生产力,觉得很遗憾。”陈清明说,任何科研,如果离开了产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科研必须跟实际生产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校长苏炎坤认为,在人才方面,现在台湾70%以上的博士都在学术界,在产业界,硕士或者学士比较多,博士少。

  苏炎坤说,产业界人士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研发,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市场和生产中。因此,产业界就会把今后3年或者5年要发展的产品或者产业发展方向问题,让学术界去做一些有前瞻性的研究计划。当学术界得出产业、产品今后发展的结论后,再转让给产业界。这样,产业界就省去了走弯路的风险,而学术界则得到了科研经费和学术成果。

  “我们在与产业界合作的时候,产业界一般派遣一两个工程师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来,这样,在把学术成果转为可量产的产品时,就可以有这些参与其中的工程师,作为熟悉的人来负责,缩短了科研成果变成现实产品的时间。我来大陆好几次,发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并没有台湾的那么强,我觉得,在这方面,大陆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可以适当加强。”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