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力推“低碳发展”之路
摘要: 像芜湖这样,避免重蹈东部承接产业转移覆辙,坚持走绿色低碳的提升式承接之路,正在成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城市所秉持的发展理念。“短短5个多月时间,由芜湖市主要领导或开发区负责人带队的政府招商团共十几批次来到德豪润达,开出融资、税收、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说服德豪润达公司将战略转移的LED项目落户芜湖。
正是看到LED产业的市场前景和低碳节能的发展方向,芜湖市政府开始了与德豪润达的深度接触。“短短5个多月时间,由芜湖市主要领导或开发区负责人带队的政府招商团共十几批次来到德豪润达,开出融资、税收、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说服德豪润达公司将战略转移的LED项目落户芜湖。最终,德豪润达决定投资60亿元在芜湖建立起一个具有国内领先的芯片制造技术、覆盖LED上中下游全部产业链的大型光电产业基地。实现到2012年基地全部建成后,达到200亿的销售产值。
“芜湖的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体现了中西部省份在产业转移中不再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更注重提升式承接,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理性行为。”长期关注转移经济的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吕连生说。
作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在促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示范意义被寄予厚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曾表示,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不仅仅是安徽的事,也是全国的事。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皖江城市示范区获批后就明确表态,皖江城市带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在承接与创新双发力,注重提升式创新,并明确宣布拒绝污染。
而对于示范区59个县市区来说,坚持提升式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发展高效率、低污染和低碳排放的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日渐一致的发展共识。
皖江城市带的重要一员合肥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一直高调宣扬自身的“科技创新城”优势,并提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和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实现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10家,产值达到1800亿元的宏伟目标。
以马钢等传统高耗能企业闻名的马鞍山则明确提出,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强力推进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并强化节能监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200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
而芜湖,除了德豪润达的LED产业基地外,还在积极谋划并实施包括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配件、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光伏产业、节能环保材料、节能机电设备、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七大领域及再生金属循环利用、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城市节能产品推广、农林废生物质综合利用等工程在内的一系列“低碳产业”,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上述七大重点领域为中心的节能环保集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编辑:CBE)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