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照明 > 正文

【高建】NO.4 智能照明方式把人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2013-06-27 作者:建筑照明频道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阿拉丁照明网建筑照明频道策划【高建】,带来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维思平(WSP)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主设计师陈凌讲述他眼中的超高层建筑与照明设计。

  阿拉丁照明网建筑照明频道策划【高建】,带来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维思平(WSP)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主设计师陈凌讲述他眼中的超高层建筑与照明设计。

陈凌

  超高层建筑正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吗?除了解决城市空间和人口增长不协调的问题以外,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城市在大力建设超高层建筑?

  陈凌:建筑设计首先是城市设计,所以一定是放在整个城市的范畴中进行设计。其次,高层和超高层在专业上实际是两个概念,但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局限于超高层,因为重要的不是高度,而是一个建筑的实际容量。我们追求的城市是高容量、高密度的,就必然会产生高建筑。中国城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容量太小了,因此城市必须通过提高密度来缓解压力,而不是一味地征地,进行横向扩张。中科院的研究体系规定中国城市基本上每平方公里容纳一万人,大小城市会略有不同,然而这个密度实际上是很低的。在城市化进程实施起来后,尤其是以目前这种土地采购、土地扩张的城市化方式,城市在无限扩张的同时又没有被填满,建筑的分布是疏散的,这对土地的浪费是很明显的。虽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一万人,但是它甚至还没有超过1949年——1949年的时候北京老城二环以里每平方公里是2万人,也就是说我们建设了半个世纪,从一层、两层到现在的百米高,楼虽在不断加高,但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所容纳的人口数并没有增加,这就是所谓的“伪高层”,对于城市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需要从城市容量去看待建筑的高度。在我们的建筑实践中,我认为发展高层或超高层是一个趋势,亦是一个必然——必须通过建高层建筑来提高城市容量,当对容量的需求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必须通过建筑的高度去实现。

  一个城市需要行走,我们行走的自由不能被机动车所绑架,城市生活的美好更不能被经济所绑架。所以,我们需要高容量、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组成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可以行走。要实现可行走的城市,首先,我们需要把城市密集起来,先是把用地收缩,让人集中在一起,然后就是交通。在行走城市里,人们在高层建筑的地上街道行走,从而使这里有机会容纳一些小型的商业,即微观的经济生态而不只是一些垄断的宏观性的大型社区。高层建筑是城市中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城市。或许高层建筑不是唯一的形式,还有其他的答案,比如围合式建筑。像欧洲密度也很高,大多都是六七层的房子,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房子都是围绕街区所排布,有很多东西朝向的房子,可能它的日照时数没有那么好,但是这种围合式使得提升城市空间容量获得可能。无论哪种形式,其核心就是,我们不需要再去扩张城市,占有更多耕地,这反过来作用于整个城市的结构优化。然而很多的“伪高层”、“伪空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比如,一些著名的建筑,在楼与楼之间做了空中街道,但实际上是一个伪的空间社区,因为它所营造的空间不被人使用。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既不要建伪的、不能被人去使用的空间,也不要建那种只有高度、只可被人欣赏的伪建筑,而是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去设计,去建造真正让人能够聚集在一起、获得分享的空间。

  超高层办公建筑耗资巨大、技术复杂、体量庞大,容纳了大量的人员和活动,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可以说,超高层办公建筑如不加控制地发展必将是破坏性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有怎样好的解决方式吗?

  陈凌:能源的消耗也应该从城市的范畴上去看,一个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的能源思考一定是综合的,因为建筑本身应该从它的全生命周期去看,同时包括空间层面和时间层面,前者反应整个城市,后者是要达到持久性的目标。

  一栋超高层建筑中涉及到的环境,能源等问题,反过来都需要通过整个城市的设计才能实现,而不是简单的一栋单体建筑。如果一个建筑用高科技五花大绑起来,也许它根本就不是生态的。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政府联同更多学者以及研究者去研究,而不是仅仅看高科技本身是否能解决能源消耗问题。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建筑照明 频道

[NT:PAGE]

  谈谈研究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凌:超高层建筑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50层的深圳国贸中心,53层的北京京广中心,到上海浦东96层的环球金融中心……短短十几年,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超高层建筑耗资巨大、技术复杂、体量庞大,容纳了大量的人员和活动,在交通景观等各方面对人聚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对此,我觉得应该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城市系统,第二就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屋顶,楼和楼之间的广场,平台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从城市的角度切入,来审视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的问题。

  在我来看,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化的可持续性,另一个是生态的可持续性。文化的可持续指的是顺应地域文化的发展,意味着容纳我们生活方式所需要的空间,也能够在超高层建筑上获得,比如社区,便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我觉得文化是一些点滴细微的东西,而并不是符号或者招牌,应该从人们生活的根本去挖掘,而不是设置一些无用的东西,根本不被使用。当代MOMA的空中连廊几乎就是被闲置在那里的,虽然建筑本身非常好,但高空的社区空间无人问津的现象也着实尴尬。 但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很贴心地给住户营造一个从私密到公共的过渡。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作为设计师,应该按照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去设计空间。

  生态的可持续,基于对能源的考虑。超高层的能源消耗也应该从城市的范畴上去看。一个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的能源思考一定是综合的,因为建筑本身应该从它的全生命周期去看,同时包括空间层面和时间层面,前者反应整个城市,后者是要达到持久性的目标。一栋超高层建筑中涉及到的环境,能源等问题,反过来都需要通过整个城市的设计才能实现,而不是简单的一栋单体建筑。如果一个建筑用高科技五花大绑起来,也许它根本就不是生态的。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政府联同更多学者以及研究者去研究,而不是仅仅看高科技本身是否能解决能源消耗问题。

  LED照明为超高层建筑室内外节能环保带来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应该被大力推广与普及吗?

  陈凌:大多数超高层建筑只是城市的背景,而不是主角,所以应该模数化、标准化,这样建筑才是高效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超高层建筑的照明亦是同样的道理。LED在这一层面上是值得被推广的。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LED照明产品能更加标准化,甚至可以超市化。这也就是说,如果要更广泛的推广,一方面是要使LED照明产品更加标准化,以便于设计师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能更好的掌握;另一方面是超市化,也就是使它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使产品得到更好地推广,同时达到更好的质量。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往往业主或建筑师选择了质量不错的照明产品,比如飞利浦的LED产品后,由于施工方或者承包商的技术水平问题,即便原材料再好,灯具和建筑的结合出现偏差,亦或者从制作安装到最后的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都缺乏一个完整的流程 ,都会导致最终效果实现不好。因此,无论是在设计层面,安装层面,还是后期维护层面,都需要密切的专业配合。照明企业需要给予切实深入的技术指导,和后期维护方面的措施规划。这些都需要技术上更为细节化的探索。

  超高层建筑在向高空伸展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人对城市的疏离感,割裂了人和城市的关系,照明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这种缺失感呢?

  陈凌:从我们使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LED照明产品能更多的标准化,甚至可以说是超市化。因为照明产品更多是由业主去选择,但它的实施者可能是某一个施工队或安装企业,他的水平就会有问题。如果要更广泛的推广,一方面是要使LED产品更加标准化,以便于设计师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能更好的掌握;另一方面是超市化,使它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这时候也许能使LED照明产品得到更好的推广,使它达到一个更好的质量。在我们以往的经历中,遇到过因为承包商的水平有限,即便灯具的原材料再好,也出现了当灯具和建筑结合时最终的效果没有实现出来的情况;这也涉及到,从制作安装到最后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缺乏完整的流程。这些负面的情况表现出,无论是在设计层面、安装层面,还是后期维护层面都非常需要有效的专业配合,在安装的时候由生产企业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还有维护,需要人去管理。这些都包含了在技术层面上非常细节的讨论。此外,我希望在照明技术上有更加智能化的发展,用照明提供环境的改变,作为使用者来说,也不必为此操太多心,用一些智能方式把人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建筑照明 频道

本期策划链接:

【高建】NO.1 超高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慎”点

【高建】NO.2 从昆明高度论高层建筑呈五大美学特点

【高建】NO.3 将光视为艺术创作直接媒介

【高建】NO.5 LED照明:超高层建筑节能环保解决方案

【高建】NO.6 闪烁魅人的超高层建筑晚礼服

【高建】NO.7 盲目跟风建造“超高层”折射城市病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