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照明 > 正文

【高建】NO.3 将光视为艺术创作直接媒介

2013-06-14 作者:建筑照明频道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阿拉丁照明网建筑照明频道本期策划【高建】,带来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中国分部总经理兼中国首席设计师丁平她眼中的超高层建筑照明设计。

  阿拉丁照明网建筑照明频道本期策划【高建】,带来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中国分部总经理兼中国首席设计师丁平她眼中的超高层建筑照明设计。

  超高层建筑将更多的人居于更小的水平空间,相对于平面扩张型城市而言,它是否更有利于改善人聚环境呢?

  丁平:我本人特别不喜欢城市化向空中发展,包括冯仑写的《理想之门》中提出的纵向发展的城市社区理念——在社区里几层是住宅,几层是办公室,几层是农田,所有横向城市里该有的都变成竖向存在的方式。第一,我很怀疑这种模式;第二,我觉得这种缺失感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在国外,我们看到西方社会已经那么现代了,但是他们过的生活还是这么“原始”,甚至还有社区的集市、聚会、音乐、草莓节、啤酒节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回忆我们住在平房时的年代,邻里邻居平时会打招呼,经常在一起寒暄……这是一种自然的生长状态,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则把人禁锢在一种不太自然的状态中, 带来越来越难以弥合的缺失感。从建筑灯光的角度来说,当我们站在建筑的屋顶上举目远眺的时候,城市星星点点,从东四环看东三环,林立的大楼和灯光相应成趣,很漂亮;但是,实际上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只能去观赏,而不能去体验,去触摸,去跟它们发生交流;这会更增加我们在这个城市中的疏离感和缺失感。也许灯光设计师会说,那是“我的作品”,但对于每天穿梭于地铁的大多数城市人来说,这个城市星星点点的灯火和高度带来的一切繁华,似乎都与自己没有关系,这种疏离感成为今天城市化发展的一个事实。

  超高层建筑在无形中加强了人对城市的疏离感。相比较而言,原来住在平房的时候,人们平时走路或骑车碰面都会打招呼,相互寒暄。我们现在这种高楼大厦是一种不太自然的生长状态,因为人都聚到城市里来,高楼大厦把人禁锢在一种不太自然的状态中,没有邻里关系,没有相互交流,每天只是禁闭在一个方盒子中。

  LED照明为超高层建筑室内外节能环保带来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应该被大力推广与普及?

  丁平:大力推广是需要的,但是需要理性的照明方式。2005年以前,在美国,我们发起“照明侦探团”,每年召开一次全球照明会议,云集一批专业照明设计师带来各自国家的照明手法进行交流。尽管他们带来的技术手段都已经非常尖端了,但是对照明概念以及技术的应用都非常理性。以超高层建筑的室外照明来说,一般都会采用单色,并在建筑顶部突出体量感等比较大气的照明方式,而不是用LED将建筑包裹得像个粽子似的,今天弄个竹子,明天画个山水,后天画个教堂,这些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会出现。由此看来,设计师的这些照明设计其实都是基于对城市的思考。中国有句古话说“上善若水”,我觉得“上善若光”也可以,水泽利万物而不争,光也是这样。它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和想象,并且去显现每一个物质的真实面目。飞利浦照明与设计师有很好的沟通。在飞利浦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常会咨询设计师的想法,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获得更切实的思路。还记得,当时飞利浦曾经想要开发一款窗帘式的LED,把LED像布匹一样,裁成一块窗帘,拉上后通上电,窗帘就成为了“灯”。后来设计师认为还是不要研发。因为光是一个很自然的东西,要让它还原事物本来的面目,让光去赞美生命。所以我们考虑LED的时候决不是在考虑它能制造出多么炫或者与众不同的场景,而是它应该为我们的城市,为城市中的居民带来什么,与建筑一样。曼哈顿成长起来的建筑象征的可能是权力 ,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等等,这是国家在一个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北京有CBD,上海有浦东,香港有维多利亚港湾等,这是一个城市商业时代的产物,尽管如此,它(夜晚的照明方式)还是应该还给人们一个干净大气的城市,不要有那么多视觉上很花哨的东西,跟城市的建筑不相匹配。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建筑照明 频道

[NT:PAGE]

  超高层建筑在向高空伸展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人对城市的疏离感,割裂了人和城市的关系,照明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这种缺失感呢?

  丁平:这种疏离感是已经有的,在我看来,灯光可以给城市带来美丽的夜景,但需要建立在与人产生交流的基础上,让人可以体验,甚至触摸。这意味着,对于超高层的建筑照明也好,还是景观照明,都需要介入软性的内容,不是做后期的灯光追加和润色,而是从设计之初就将光视为艺术创作的直接媒介。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LED发展到今天,其媒体立面已经成为一种承载情感的介质,不仅将照明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功能层面,也使人们被包裹在无处不在的创意乃至情感共鸣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发起了“点亮北京”地坛灯光节,就是想让人们都知道灯原来还可以走进去玩,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亲和的关系。我们也看到,媒体立面其实是可以对话的。最近,有些艺术家开始在高层建筑上发出“How are you(你好吗) ”,或者画一颗心;还有一些以光为媒介的艺术行为包括在大楼上去造字,那些字可能在一瞬间让人心灵感动;而当你远远看见有一个笑脸挂在大楼高处,你也会会心一笑——你会觉得跟它有了交流。媒体立面会成为一个超高层建筑联系人与城市的很好的交流方式,但是要注重这里面的媒体价值。如果是用媒体立面登各种广告的话,那这个城市就糟透了;而如果在一个超高层建筑的媒体立面上请一位艺术家创作,把人文的东西通过媒体立面表现出来,那这个城市就变得有亲情了;或者可以让人们用手机发送内容到媒体立面上,在一座大楼的幕墙上出现“XX我爱你”,或者是一句“妈妈,我在回家的路上”,超高层照明有了这样的艺术表达就会让人和这个城市更亲密了。

  系统集成和高效控制是绿色照明在超高层建筑上发挥节能效应的重要途径?

  丁平: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棒的趋势,比如我们楼上用的是EQ系统,它调出来的颜色很丰富,每天都可变化出不同色彩。照明控制系统在目前项目中运用得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第一,很多设计师不了解集成系统设计的细节,总不能只提一个概念剩下就都扔给厂家,设计师自己还在学习过程中;其二是集成系统成本比较高;其三是好的东西非常贵。因此我们还需要等待。但我觉得这个时间到来得会非常快,一是等着国内的产品成熟,因为进口产品太贵,一般的项目用不起;二就是等到这些东西真正的呈现给市场之后对设计师和一些高端的开发商都会有一个引进教育的过程。

  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简单的生活,甚至我去酒店都不喜欢酒店中的电器、照明等是遥控的,或者说是智能化的。我觉得应该回归更简单、更自然的生活,回到家之后一个开关灯就亮了,恨不得地上放一个床垫回去就睡觉,看书,不看电视,很少在家上网,还是一本本纸质书买来看,这种人不在少数。如果设计师本人都不用这种智能化的东西,那我们设计给哪一群人用呢?给开发商?或者说只是让人觉得很酷很高科技?现在有一些未来电影,表现为:早上一到时间就开始有鸟叫了,窗帘哗的就下来了,外面树叶绿了(其实绿的树都是一些平的东西,)起床后一点墙上自动打开,然后出来天气预报。甚至穿衣服的时候,把衣服、裤子在电脑上搭配一番……,其实这样的生活我一点也不向往。还有在影片的未来家庭中,出现很多开放式厨房的高科技画面,比如可以跟另一个城市的外婆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再在电脑屏上出现上个月一家出去度假的照片……把生活描绘得都很美好。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意味着大量的数据输入导入成本,意味着大量的服务成本、大量的辐射,所有的电子产品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大量的辐射。我不觉得一个新的东西它的发明就是完美的,所以我个人是比较抗拒这种未来集成的,控制化的东西。

>>>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建筑照明 频道

本期策划链接:

【高建】NO.1 超高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慎”点

【高建】NO.2 从昆明高度论高层建筑呈五大美学特点

【高建】NO.4 智能照明方式把人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高建】NO.5 LED照明:超高层建筑节能环保解决方案

【高建】NO.6 闪烁魅人的超高层建筑晚礼服

【高建】NO.7 盲目跟风建造“超高层”折射城市病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