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我原来公司参与过的北京东三环十公里的建筑改造,没有太大的变动。当时为了迎接十八大,用了半年的时间做改造。总体是把较大建筑,包括大裤衩、国贸三期做局部的改造。最有特色的就是在建筑顶加了一束极窄的光束,在当时好像做到五度角的,五度角光束的投光灯相对比较少。
这个是我主持做的四川宜宾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当时可能是政治原因,没有完全实施,只实施了一部分。当时叫“山 · 城 · 水”,山是白塔山,城就是宜宾城,水是长江源头,岷江、金沙江、长江,这三个水。文化性非常好,整体色彩不是特别炫,都是以江的颜色为主。金沙江是黄光为主色调,岷江是蓝光,长江一个是深蓝,一个是浅蓝。
目前阶段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特点:
1、项目投资大,基本上城市夜景规划项目都上亿。
2、以城市为单位考虑整体效果。把城市当做大舞台,实现夜景唱主角。
3、城市建筑为幕布进行夜景故事播放,造成城市夜景的能耗大,保修期过后灯具损坏而导致的光污染比较严重。
4、在部分城市的夜景规划实施中有少量的灯光互动,让市民更深层次参与到夜景中来。
5、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中,彩色过度,颜色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致使城市整体花哨,无法体现城市的地域色彩。
中国城市夜景规划设计的未来是什么?
我总结几点。
第一点,资本市场进入照明行业的市场比较普遍,很多上市公司进入照明行业,做PPP模式也逐渐有了。有些工程公司,包括厂家,基本上都是做得比较大,都在想办法上市,不管上主板也好,上新三板也好,都是在往资本市场去走。我感觉整体的设计和工程,包括产品,可能都会被资本市场整合成一家面向用户,将来小打小闹可能还不好干了。
第二个是咱们经济的转型,旅游经济为龙头推动整个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新的板块可能会高速发展。因为中国人逐渐富裕,基本上都往外去旅游,可能大部分的老百姓省内游、国内游归比较多一些,导致景区、城市的管理者会逐渐重视这一块。
第三个是以灯光互动为主要的设计手法,让普通老百姓更多参与灯光,参与艺术,实践和互动这块。因为技术不是特别成熟,现在都是小范围在做。
第四是新的技术肯定会更多地参与到夜景中,我猜想现在比较火的VR虚拟现实,应该会在未来几年融入到城市夜景中,包括还有一些没有想到或没有了解到的新技术。前段时间法兰克福照明展比较火的OLED,可能也会因为成本的降低进入到照明行业来应用。
以上就是第11期阿拉丁微课实录的全部内容
长按二维码
查看往期微课实录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