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的图片是2011年重庆渝中半岛的夜景,以轮廓灯为主,横条的做成在沿江的立面,把它形成一个动态的,帆船在上面体现了。在当时要把项目做大,要把它做炫。
这个项目是广州的珠江两岸,大部分是轮廓灯,点光源为主。堤岸、建筑立面上都用线形灯、洗墙灯、轮廓灯。可能还有一部分点光源,还有一部分投图案。
这个项目是湖南衡阳一江两岸。当时LED发展得快,花花绿绿也比较多,建筑的立面上,轮廓灯,包括点光源,都尽量做满,这是发展的趋势。当时的审美包括技术也只能这么做。整体做完以后,政府领导觉得热闹,老百姓也觉得晚上的气氛出来了。走在江边也没有不害怕了。
经过这个时代的发展以后,LED基本上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从2011年年底开始,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每个投资额都不低于一千多万,所以金额的体量较大,用的灯具也比较多,照明工程带动起来也有万达的一份功劳。我本人也全国各地做过几个万达广场,相对来说,万达广场在建筑照明安装的细节,做得相对规范,让一大批照明设计师、工程公司、厂家,也逐渐走向了规范化。设计手法、安装节点,包括灯具技术,也逐渐发展。
第三个阶段我理解成三分天下时代,经过前面两个时期的发展,中国城市照明规划的设计院也逐渐把自己的路稳定下来,有做建筑的、规划的、室内的、景观的,剩下几家做规划的都是那些大设计院了。
这个三分天下也不能说哪三个设计院,但有个别设计院做得比较大。第二个就是这种工程公司相对比较专业,像深圳几个大工程公司,都是连设计带施工一起做。
这张图表达了LED的产品基本成熟,尤其广东做LED的厂家太多,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洗墙灯、点光源、投光灯,包括模具都差不多。那时的图案灯,还有投影的互动,现在做得也相对比较少了。在一个城市规划项目里,基本上能把这五类产品包含进去。
这是荣浩磊所长做的两个项目,一个是南昌一江两岸,一个是杭州G20。有的说好,也有说不好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包括审美水平也不一样,大家自己评判。我觉得有几个现象,第一个,控制技术达到一个比较新的高度了,城市这么大,一个系统联动把它全部做起来,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进步。控制系统把整体都联动,这是前几年不敢想象的。第二个,把技术逐渐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包括点光源的色彩、线条灯的色彩,原来都是RGB,现在RGB加W,我听说还有RGB加WW,两个白光,可能利于控制系统。第三个是城市的热闹度达到极致,做得热闹反正也有一定好处,把老百姓的参与度带动起来。当然肯定也有批判的意见,太过亮,颜色也过多,也有质疑后面维护阶段的时候,比如一年以后驱动坏了等各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