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底“种”、海底“种”到天上“种”
繁华市中心区的地底隧道,也成了未来农业的新实验空间。
英国公司Growing Under ground就在伦敦市区的地底,种起了萝卜、芹菜和芥菜等八种蔬菜,被称为世界首个地下农场。

地面下三十三公尺的防空洞里,变身城市新农园,秘密武器就在光线、温度、湿度的整体调控设计。
植物种子在LED灯一天照射十八小时后,再加上大型电风扇把温度维持在摄氏21到23度。如此一来,所有蔬菜都能在6到28天内收成。
“只要能在三十天内收成,就有获利空间,」Growing Under ground共同创办人布拉德(Richard Ballard)说。
提早收割的“迷你蔬菜”(micro-green),意外获得好评。蔬菜收成后,只要四小时就可以送上餐桌。较低的运送时间、成本,吸引许多厨师上门。
目前为止,Growing Under ground已经筹到资金85万英镑,预计第一年营收125英镑以上。
不只地底,海底空间也成了未来农园的潜在机会。

海底尼莫花园
2015年的意大利世界博览会上,一颗颗白色塑胶球飘在海里,吸引许多观众好奇驻足。
这座位在意大利沿海市镇诺利(Noli)外海的“尼莫花园”,是潜水设备公司海珊瑚集团(Ocean Reef Group)历经四年的实验结果,打造的海底迷你温室。
在名为“水底实验室”的白色塑胶球里,全是种着芹菜、菠菜、大蒜、野花等十数种植物的迷你农园。
七座水底实验室,都在距离海平面五到十公尺的水底。现在,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即时监控,也可以读取水底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
经过四次失败,现在的尼莫花园,已经成为章鱼、螃蟹等水中生物的栖息地。
负责国际销售的甘保里尼(LucaGamberini)看好水底农园的经济效益。“我认为,对于地理环境难以孕育农作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水底农园有其潜在机会,”甘保里尼说。
没有什么不可能,没错,地底、海底都可以,LED当然也能跑到外太空种菜去。

宇航员斯科特在太空红叶生菜前自拍。(图片来源:宇航员Scott Kelly twitter)

NASA的太空蔬菜种植系统。(图片来源:NASA twitter)
去年8月10日,美航天局(NASA)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美国和日本宇航员品尝了在太空种植的紫叶生菜,是首批在微重力和人工粉红灯光下培育出的可供宇航员食用的蔬菜。
“这是个人的一小口,却是人类的一片大叶子”,美国航天局在官网上略带调侃地评论说,“这让我们距离飞向火星又近了一步”。
这些蔬菜于7月8日种下,在Veg-01种植室中,蔬菜受到红、绿、蓝三种LED光的照射。红光和蓝光对光合作用来说非常重要。绿光虽然可有可无,但出于外观的考虑,工程师们决定加上绿光。
该种植室由多个可展开和折叠的蔬菜盒子组成,生菜的种子被撒放在用于生根发芽的垫层上,垫层是由土壤和化肥组成的。每一个“蔬菜盒子”重大约七公斤,可以折叠,也可以拉伸。每个盒子上有一块红绿蓝三色LED面光源照明板,它即能保证蔬菜生长所需光照,也便于宇航员们观察生长情况。
NASA认为,有生命的植物不仅能为宇航员们提供营养和新鲜空气,并且种植植物这一行为就可以给“这些远离地球却又想念地球生活的宇航员们带来一种心理安慰。”
要当个称职的农夫仍很难
尽管如此,年初出版《迈向智慧农场:农业拥抱物联网》的罗密欧分析,智慧农业仍面临许多困境。例如,农业生产利润偏低,投资创新技术并不容易。
想要用高技术走进农业3.0的时代,也得付出代价,做出不同以往的投资规模。
此外,信息交流也是一大阻碍。多数农家对物联网技术了解有限,也多半考虑商业机密而不愿有太多交流。
农业要转型为高技术、自动化的黄金产业,还得挑战根深蒂固的形象问题。“要当个称职的农夫很难,因为大家眼中的农业是祖父们留下来的历史,”罗密欧说。
随着气候变迁不断发酵,未来农业够不够智慧,就看各国政府与企业如何斗智,为农作物打造各种遮风避雨的理想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