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白银时代” LED商家还有机会否?
摘要: 在古希腊神话中,他们的历史社会被分为金、银、铜、铁四个时代。相比“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竞争更为激烈,人们面临更多的困境和压力。如若放到照明行业,如今便是“白银时代”。
高利润不复返
“黄金时代”,厂商享有的是“高利润”;而在“白银时代”,高利润不复返,日趋合理的利润空间迫使商家不得不做出选择、改变、创新。
近几年,“生意难做”、“成本太高”、“利润过低”等声音频频从照明灯饰商家口中传出。过去,坐享“高利润率”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然离去,经销商从“黄金时代”进入了“白银时代”。
“这三年来,我们总体利润率下降约10%,但总体销量有所增加,缓解了部分压力。”梁国坚解释道,这是行业正常的发展趋势,由“溢高利润”进入“合理利润”是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家必须做出改变。
而面对产品利润下滑,临沂艳阳灯饰总经理崔国歌举了个例子:“3年前,一根LEDT8灯管的价格是200多元,3年后的今天,这款产品已经降到10多元。这种价格的激烈下浮,使得经销商特别是物流商在库存、运输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利润空间也随之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LED市场的变幻可谓风云莫测,商家多苦苦在“盈利”与“亏损”边缘徘徊。
为此,临沂艳阳灯饰总经理崔国歌给出了建议:“经销商需要保持‘快进快出’的LED产品进出货速度,才能保证其有限的利润点。”
而佛山欧思灯饰总经理何鹏对此也有自己看法:“面对利润下滑,建议商家立足线下环境,以更加完善的线下体验和售后服务,提升整体销售水平。”
竞争混乱加剧
除了商家自身面临的重重压力,行业大环境的恶化及市场竞争的恶劣,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压到商家的那根稻草,尽管那不是最后一根。
2014年,连同房地产行业,整个建材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重要分支,灯具行业的考验也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灯具经销商来说,在这种不甚理想的环境下,他们还需要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假冒品牌横行、恶劣价格竞争等多重外部压力。
以产品同质化为例,和商家“感同身受”的一样,上游厂家既难辞其咎,亦是深有感悟。
上海绿源集团常务副总裁罗权兴对此深有体会:“产品同质化使产品竞争越发激烈。为了生存下来,商家不惜上演‘价格战’,虽不乏财大气粗的‘土豪’商家得以存活,但也是‘伤痕累累’。”
而这个问题在由大照明全平台主办的“照明渠道万里行”全国市场走访中也暴露无遗。走访中发现,终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典型产品有LED吸顶灯、LED天花灯、LED面板灯、LED球泡等。与“产品同质化”问题同样突出的,则是终端价格的恶性竞争。
“恶劣价格竞争”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厂商受到利益驱使,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也无不关系。
正如佛山千灯店总经理梁国坚所言:“当前,不少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只追求“量”和“利”,而忽略产品质量。不少消费者也只考虑价格需求,这是一种非理性消费,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与此同时,笔者还关注到:2014年至今,整个照明行业掀起了一阵“维权打假”风潮,如2014年底,雷士照明全国拉开范围内的维权打假行动序幕;2014年9月,佛山照明发布《专利侵权声明》;松伟照明成立摸底调查小组,全国范围内深入调查……厂家诸多打假行动旨在进一步保障终端商家的利益,只是效果如何,能否真的净化市场,还有待时间考察。
另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跑路”、“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诸如凤光传奇、喜林灯饰、巨亮光电等,而走访中,去年至今,也有不少商家迫于经营压力选择“离开”。
如此可见,“白银时代”依旧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亦苦亦甜,也只有商家自知。
“白银时代”,厂家该做些什么?
产品支持。市场调研显示,超70%行业人士认为,企业应该为经销商提供高品质产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而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是其责任所在。“白银时代”,产品仍然是摆在首位的。
政策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是冲在市场一线的“战士”,他们要承受重重经营压力,如此,若是企业能为商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或是市场引导,则是对其最大的帮助。
渠道支持。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县域以及乡镇一级市场蕴含巨大潜力,或将是厂商的重要销售领域。厂商在原有的市场渠道基础上,还应开拓乡镇一级新渠道。而这一浩大工程的完成单单依靠商家自身是难以达到的,厂家支持很重要。
推广支持。因商家销售范围有所局限,其在宣传推广上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取得更为广泛的宣传效果。而企业可站在品牌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宣传,相比商家自行推广,企业推广成本更低、效果更广。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