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国外LED照明业务 三星“王储”李在镕面对的最大挑战
摘要: 12月1日,对于三星集团而言,李健熙(Lee Kun-hee)不仅是董事长,更是公司前进的驱动力。今年5月份,李健熙因出现呼吸困难,随后被送进附近医院的急诊室。
虽然在各个子公司有少量的直接持股,例如李健熙对三星电子的直接股份只有3.4%,但李氏家族可以通过交叉持股的复杂网络控制整个集团。
李在镕是三星电子材料附属公司第一毛织公司(Cheil Industries)的最大股东,占有25.1%的股权,因此实际上第一毛织公司就是三星集团的控股公司。因为第一毛织公司拥有三星人寿保险(Samsung Life Insurance)19.4%的股份,而三星人寿保险又是三星电子的最大持股方。
有律师就建议说,李在镕需要对交叉持股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控股公司的结构,这样一来有利于提升其个人的可靠性。
不过,分析师认为,创建一家控股公司来掌管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三星集团已经将部分企业上市或即将上市,通过这种资本运作来帮助李健熙子女支付巨额的遗产税。据称,这笔遗产税将超过50亿美元。
专门研究财阀的专家指出,这种继承性质的重组可能将面临来自股东的反对,因为此类交易或许不能提升股东的收益。上月,三星重工取消与三星工程合并计划就是由于股东的反对。三星重工在声明中表示,取消并购是为了保护股东价值。
在提到三星系企业近期股价下跌时,分析人士还指出,在重组方面实行单边行动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得交接更加容易。不过,大量的小股东可能在这一过程中遭受损失。
不过,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分析师Peter Yu表示:“李在镕本意就是精简其父亲和祖父打造的十分庞杂的商业帝国,将股权关系简化。”
Peter Yu还表示:“虽然由于他的管理能力可能导致公司的不稳定,但这样的努力主要是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上月以来,三星集团一直在为管理层重组做准备,这一举措将允许李在镕进一步巩固其对集团的控制以及为羸弱的部门注入新动力。
作为三星集团最重要的子公司,三星电子今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4.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5亿元),比去年同期(10.16亿韩元)减少60.05%。这是三星电子单季度营业利润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降至5万亿韩元以下。如何扭转颓势,实在考验李在镕的功力。
在目前智能手机领域,三星面临苹果和中国企业的双重打压。随着利润的急剧下跌,有人开始将其看作下一个“诺基亚”或“摩托罗拉”。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Chang Sea-jin表示:“由于其产品的领先性、广泛的销售渠道以及品牌价值,三星还没有走上穷途末路。不过,该公司的软件一直是硬伤,要保持领先,急需补充更为出众的软件实力”。
在这方面,三星并没有少花功夫。为了摆脱对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依赖,三星近几个月加紧研发新型移动操作软件Tizen。虽然该公司推出基于该软件的手机产品一直往后拖延,但还是发布了一款Tizen智能手表,不过可以使用的应用却非常有限。
野村证券战略家Michael Na指出:“三星如果坚持一直只靠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赚钱,其将陷入真正的麻烦。不幸的是,鉴于固执的企业文化以及领导者主推硬件的定势思维,软件并不是三星的DNA。”
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Peter Yu依然对三星的前途保持乐观:“你可以看到很多伟大品牌的兴衰,但是三星尤其善于克服危机。他们一直能够在经历痛苦的重组后焕发生机。”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