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接近“电子奖”

2014-10-15 作者: 来源:日经技术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而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核心是,开发出了蓝色LED使用的氮化镓(GaN)晶体的制作技术。虽然该技术开发出来后对社会的影响极大,但不能说因为可以制作出这种晶体,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就会深入一大步。人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如果能够用GaN这样的大带隙材料实现LED,就能发出蓝色光。

  2000年以后,与应用直接相关的技术纷纷获奖

  最近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上述变化更为明显(表1)。二战前也有“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等获奖例子,但二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获奖的大多是基本粒子物理学、天文学或者物性物理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

  二战以后,与电子行业直接相关的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并不多,只有1956年获奖的晶体管开发技术,以及江崎玲于奈因开发隧道二极管(江崎二极管)而在1973年获奖。

  后来,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等人因开发集成电路而于2000年获奖,以此为开端,因开发划时代电子技术而直接获奖的例子接连不断。2005年以后,每隔1~3年便会有这样的技术获奖。关于石墨烯技术,虽然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处于实验和理论之间,但很可能会作为新一代电子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有用的电子技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正统派”物理学已穷途末路。“希格斯粒子”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契机是以实验方式利用超大型加速器证实了彼得·W·希格斯(Peter W.Higgs)在约50年前的1964年提出的理论。虽然应该是纯粹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但却与依赖于庞大预算和设备的大科学密切相关。这也许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不再拘泥于“理论”的原因之一。

  在电子领域,也有其他日本人取得了很多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日本人对于诺贝尔奖的“10月的期待”估计今后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