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关税传闻仍待验证 国产化替代大势所趋
摘要: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台湾工业总会大陆经贸考察团一行时表示,台商在大陆很多地方拥有“超国民待遇”,这部分要逐渐取消。再到近期一系列反垄断事件以及国家层面对半导体产业强力的扶植态度,LED行业也有可能成为官方扶持方向。如果未来关税真的提高,此举将进一步限制对国外及台湾的LED产品进口,都台企造成重大冲击,更大限度地保护国内LED企业。
封装厂
封装厂方面,14年伊始景气度也大超预期。我们统计亿光、东贝、一诠、佰鸿、李洲、隆达等6 家主要封装公司营收,14年前两个月台湾封装产业营收达到85.83亿元,同比增长17.95%。
亿光3月产能利用率也同样随着订单回温、工作天数回复正常而回升,亿光指出,农历春节过后,订单需求逐渐回温,将慢慢步入产业旺季表现,而3月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至85%,订单能见度也回到1个月水准,3月营运表现可望随之上升。
二、13年LED行情将贯穿全年逢低积极布局龙头企业
看好LED全年行情
回望过去两年的LED行情,有一个特点,就是短而快,每次跟随着利好政策炒一段时间然后就纷纷归于沉寂。我们判断原因有两点: 终端需求放量不达预期;供需失衡导致LED器件价格处于快速下跌的通道,量的增长无法弥补利润率的下滑。今年LED板块是否会重演历史?14年LED是一个贯穿全年的行情,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率和双重拐点。其次,从产业链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不少LED公司都有兼并收购和再融资的需求,由于二三线LED企业利润基数普遍不高,所以对应的业绩弹性非常大。
全球范围来看,LED企业前2月营收年增率都相当显著,显示整体产业景气好转确定。就已公布的营收而言,LED 晶片厂表现多半优于封装厂,这也印证了我们前期芯片环节业绩弹性最大的判断。而在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内需市场广阔,前景一片光明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了此轮LED家庭照明渗透率提升对整体产业向上拉动的弹性。
上游芯片环节受益最大
LED行业上游主要是外延生产及芯片制造。上游环节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设备投资额度大,同时利润率在整体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其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开展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生产,一部分企业只拥有芯片生产能力,外延片的供应依靠上游企业提供。
LED通用照明需求会确定性的爆发性增长,而MOCVD机台再也难以重复以往的高投资和高增长,LED芯片供需情况在不断好转。14年将是芯片行业毛利率提升的阶段。13年二季度基本已经达到了芯片有效供需产能的平衡,三四季度芯片价格已经基本上企稳,整个三四季度价格下降大概10%左右。我们判断今年芯片价格跌幅也在是十几个点左右。从14年开始,LED行业的利润会逐渐往上游转移,贯穿整个LED产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周期。此外,由于产业规模效应、技术实力的逐步体现,不同企业之间差距会逐渐拉大。
如果考虑主流公司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行业毛利率提升是趋势。标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在芯片行业要成为一个主流公司,第一必须有长期的LED行业的积累。LED是发光二极管,它需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师和中层管理人员都熟悉电子元件,才能保证良率和品质;第二是必须要有规模优势,30台以下的芯片企业很难具有成本和规模优势,与大企业是没法竞争的,所以各地政府基本取消了对MOCVD的补贴;第三,必须有上下游整合的能力。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产能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2013年我国LED芯片规模84亿元,增长17%,大陆从51亿元增长到70亿元,台湾企业本身没有增长。
中游封装受益直接关注行业整合
LED封装环节设备及制造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厂商投资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要求低,因此封装领域的厂商数量众多。封装企业一般订单能见度较低,仅为1-3个月左右,产品交付也一般在3个月左右,因此企业业绩受行业景气影响直接,也较为明显。
2013年我国封装行业规模473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到15年达到600亿元左右的规模。新的封装方式层出不穷,技术变革冲击原有封装企业。我们判断14 年开始到明年是封装行业大整合的阶段,很多中小公司都会退出市场,在整合完成后封装端的格局也会比较清晰和稳定。从已经公布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不少封装企业在13年4季度都实现了业绩良好的增长,这一趋势在14年仍将持续。
下游看好具有传统品牌及渠道优势的照明
LED行业下游主要有显示、背光、汽车照明和通用照明等。由于LED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导致了LED下游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格局混乱。据统计,我国半导体照明生产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70%集中于产业的下游。各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依靠价格战进行低层次的竞争。
下游方面,其实光源是未来最后可能做成最大公司的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最终照明行业一般都是由光源企业来掌控的。几大巨头欧司朗、飞利浦从根本来讲其实是光源企业。每一代照明的产品都造就了每一代的龙头公司,像佛照在白炽灯领先,而阳光在节能灯后来居上,获得了许多国际品牌的垂青。其实到目前来看,国内并没有形成一个LED灯具的强大品牌,基本国内这些有传统渠道优势的企业起跑线都差不多。所以未来在技术、产品控制、管理方面有优势的企业会逐步取得先机。其次,传统渠道还占优非常大的优势。但互联网渠道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年下游的看点是光源企业会大幅度进行品牌的投入,另外还会加大在互联网电商的投入。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照明是LED下游应用中最有前途的领域。而要在LED照明中占据一席之地,最有优势的还是在节能灯领域已经占据了品牌及渠道制高点的传统灯具厂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