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照明时代将至 LED的发展及趋势前瞻
摘要: LED产业正迎来发展的“第二季”。在此情形下,LED照明企业亟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紧跟第二季的发展步伐……
LED如何满足照明本质及需求?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CTO齐晓明表示:“LED光源的显色性应该解决两个问题:光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应用到了适合的场合。片面强调显色性会导致物体颜色失真,严重影响物体的自然性评价。不是真实性,是自然性。”齐晓明指出:“我们不应该局限于CRI,我们要认真去评价LED照明的真实性,不能滥用光源显色性带来的特殊效果去误导消费者。让LED照明能够真正地以人为本,应更多地考虑照明的真实性、喜好性以及技术性 ”。
从左至右:邵嘉平、朱慕道、齐晓明
台湾光电半导体产业协会的副秘书长朱慕道先生表示,自己一直在探索到底什么样的照明是需要的,怎样才可以满足照明的需求。在谈到全球LED元件及照明产业规模发展的时候,他介绍道:“LED的模组在未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般照明的基本要求:规范照度、眩光、光色这些物理量规范出我们所用的照明是什么条件。在照明的历史中,一些照明元件的外型是固定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产品。而LED自身可以呈现更多的变化。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厂商有各自的专长去应对未来环境的需要,若无统一标准化,这一差别就更大。LED自身在照明上有很大的空间,但因无统一标准,因此存在较大差异。”
朱慕道表示,LED模组需要解决的实际是可靠性问题。需要考虑模组的光色一致性。应从照明需求的角度来满足照明一体化的条件,而不是从生产工艺来看。
“满足光环境的光模组设计应考量照明的基本需求、品质的需求、光谱与调控的需求;照明品质须从光环境、灯具配置与人眼辨别程度整合考量。可调控光模组是实现智慧照明的基础,朝向整合元件与监控控制电路的系统化模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密度LED技术是通往蓝海的航路
科锐中国区营业总经理邵嘉平博士指出,LED照明产品应该去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即在实现照明的功能之外还能做什么?他认为,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体验才是最有价值的。为此,邵博士提出了“光学控制因素”这一概念,他认为,高密度级LED技术,能够使产品的功率密度提高,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得缩小产品的尺寸,突破原有产品的局限性,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可以把光做成一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体验。对于高密度级LED技术,邵嘉平预测:高密度LED技术是通往蓝海的航路。
无线互联是LED未来的方向,无标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全球照明协会Mr. Jürgen Sturm重点预测了未来LED的技术发展趋势。他指出,功效小的产品会在市场消失,这是全球的普遍趋势。这激励了能效高的产品的使用,业者应该通过技术来实现节能;另一方面,城市化和人口的增加也在引发我们对能源安全和降低能耗的思考。第二,个性化趋势不可忽略,未来方向是伸展个性化的产品,LED技术则可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
“下一个转型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本地的法律法规,照明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人们不能违反但人们同样需要正常水平的法律法规,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必须要把这些看成是转型的要素。如果我们不能够趁着这些政策的东风往前走,为市场上提供更高效的产品,你就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法律法规。”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