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绿顶商人:没政府补贴,他们还剩什么?

2012-05-30 作者:未知 来源:南方周末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中国深沪两市2342家上市公司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明星企业”:他们身处最炙手可热的环保产业,他们的净利润增长率远超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和古代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一样,他们顶着绿色产业的帽子,却依靠政府的哺养——接纳数目可观的财政补贴,可谓“绿顶商人”。

  补贴南辕北辙?

  新兴产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无可厚非,但若成为上市企业试图掩盖实际亏损,并撬动资本市场的工具,则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

  记者分析得出,补贴主要分为四类,包括项目经费、奖励型财政补贴、增值税补贴以及设备补贴。而从补贴的来源看,全部来自地方政府。

  “电子、节能环保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是我们补贴的重点。”扬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刘艺发对记者坦言。自2009年,扬州对于LED企业购买设备进行补贴,目前落户扬州的134台MOCVD,已经占到了全国18%,实现了扬州所谓“打造集群化光电产业基地”的目标。

  “做上游产值容易做出成绩,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能达到几十亿,这对于地方GDP的拉动效果很明显。”广东照明协会会长郭修这样解释地方政府热衷补贴的原因。“几十亿的设备放在产业园区,这就是政绩。”一位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区负责人也对记者直陈。

  以三安光电为例,在安徽芜湖LED项目上获得5.25亿设备补贴之后,其又转投安徽淮南,而淮南政府的补贴更见力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淮南市政府向合资公司提供项目工业用地不少于1600亩,分两期供地,同时在设备方面补助5亿元。淮南市还承诺,待投产后,以总数1000MW为限,按产品每销售1W补贴1.4元。

  地方政府只有依靠补贴等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企业落户拉动当地投资,企业与此同时也借助政府补贴美化了财务报表,在资本市场进一步融资做大规模——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抱团双赢的游戏。

  然而,由此带来的产能的无序扩张,以及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却被掩盖了。

  “一个好的制度就这样被滥用了,很可惜。”郭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LED产业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地方政府投资热潮的推动。

  “一旦出于保护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过度补贴实际上成为了一把利刃。”某证券分析机构的分析师警告说。

  这把“利刃”首先挥向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通常有背景的大企业才能够获得大量的补贴,挤压了原本就生存空间狭小的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郭修坦言。以LED产业为例,业内人士即呼吁补贴应向中下游的中小企业转移,如此才能真正解决LED上游产能过剩的痼疾。

  此外,这把“利刃”同样会伤及自我。记者统计的一百家绿公司中,包括福建南纸、新乡化纤在内的35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增长为负。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2010年获得了补贴,而在2011年却没有获得补贴,净利润率陡然下降,迅速“转盈为亏”。

  显然,这些长期受政府补贴呵护的“绿顶商人”,只有离开政府襁褓,接受市场的考验,才能真正成长。

  (感谢恒生聚源公司的部分数据支持,数据根据公告,公告或有疏漏)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