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进入“黑夜”?
摘要: 历经传统的“金九银十”,国内灯饰市场动力仍显疲弱,上行后劲不足。从广交会、古镇灯博会以及香港秋季灯展这三大展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明年整个灯饰行业的行情更加不容乐观。本期特意以“产业黑夜”为话题,深入探讨当前LED产业存在的诸多弊病,并邀请业内人士坐而论道,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明星产业”遭遇“信任危机”
产能过剩、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专利封锁等利空消息接踵而至,危机逐渐显现。
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受欧美经济疲软、国内银根紧缩等多个因素影响,之前风光无限的LED产业遭遇“信任危机”,一下子从“天之骄子”沦落为“烫手山芋”。产能过剩、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专利封锁等利空消息接踵而至。
危机,在此时开始出现,且迅速蔓延。
10月8日,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钧多立公司”)董事长毛国钧、其妻崔丽华及其在公司内任职的亲属全部失踪。据媒体报道,钧多立公司拖欠建设银行龙华分行贷款3000万元,拖欠中化集团远东国际租赁公司1728万元,拖欠供货商已登记款项1200多万元,拖欠担保公司3300万元左右,甚至还有一些尚未浮出水面的高利贷。
据了解,深圳的LED企业达1300多家,占全国三分之一。深圳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王殿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业破产或被清盘,只是因为钧多立规模较大、董事长毛国钧“跑路”才掀起如此大的风波。
明星企业的骤然倒闭,带来的必然是外界对于整个LED产业的深度思考。一时间,各种怀疑乃至质疑的声音开始弥漫至整个行业。
在该事件发生不久之后,11月3日,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被迫”召开座谈会,通报前三季度深圳LED产业运行情况,并申明“90%LED企业出现亏损”、“深圳80―100家LED企业倒闭”等属不实传言。
据联合会公布的信息来看,深圳LED产业前三季度运行平稳,虽然第三季度有所下滑,但10月下旬已出现反弹趋势,预计全年大部分企业将实现增长和盈利,深圳LED产业整体增长区间为25%―30%。
面对当前高速发展的LED产业,国际产业巨头正不动声色地申请大量专利,并设下一个个非常严密的专利网。面对这一“雷区”,国内多数LED企业显得底气不足。
11月7日,晶元光电主办的“不可不知的LED专利地雷暨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吸引了数百名业内人士到场,现场的火热氛围足以说明当前LED企业对于专利诉讼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中国企业在LED下游应用技术的专利积累,外国厂商核心专利的产业化,甚至绕不开中国的底层技术。处于成长期的LED企业只有善用专利联盟与争取国际合作,才能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
专利关乎LED产业长久发展
11月7日,由晶元光电主办的LED专利论坛于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多达450人与会,足以证明国内LED企业专利意识在不断增强。
在大会开始的嘉宾致词中,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相关领导就指出,当前LED的发展现状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越来越多传统照明企业转向LED照明之际,LED专利显得越发重要。
近年来在发展LED产业的过程中,专利权正日益成为国际企业巨头从事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案例,便可看出专利对于LED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2011年6月7日,有消息称欧司朗在德国和美国控告韩国两大公司LG和三星,称这两家公司侵犯其LED技术专利权,要求法院颁令,禁止进口和销售被指侵权的LED产品,并要求两家公司赔偿其损失。6月10日三星LED向韩国首尔中央地区法院反诉欧司朗侵犯其LED专利技术。业内认为,三星此举是为了回应欧司朗公司对三星侵犯其LED技术专利的诉讼。
2011年4月5日,Cree与欧司朗宣布,两家公司已签署全面性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此项协议涵盖双方在蓝光LED芯片技术、白光LED、荧光粉、封装、LED灯泡灯具以及LED照明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专利。不久前Cree还与飞利浦、日亚化(Nichia)、丰田合成(Toyoda Gosei)达成LED技术专利协议。有分析称,目前全球五大LED巨头已基本形成新的新专利交叉网。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