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车灯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 汽车灯具从最原始的蜡烛灯,发展到普遍使用的白炽灯,近年来又出现了新型HID灯以及LED灯。自从奥迪家族第一款加装LED前灯的车型R8曝光以来,国际上高档轿车生产商如奔驰、宝马、丰田、福特等纷纷推出配有五彩缤纷的LED灯具的新款式轿车以吸引顾客,尤其是日本汽车对LED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它被称为一生不需要更换灯泡的汽车灯,是国际上汽车电子化中最耀眼的产品之一。
国内LED车灯发展瓶颈
在车用LED领域,国内目前还没有企业专门生产,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光电产业基地在做这方面的研发。
国内车用LED市场发展瓶颈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LED车灯的制作成本过高。LED芯片生产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养晶过程的温度、湿度、供电、除尘要求十分严格,初期需要投入巨资兴建工业园式的工厂。目前LED芯片的主要产地为中国台湾,占有LED市场的47%,而在中国大陆的LED厂多仅为树脂封装加工,芯片需要大量进口,是造成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其实,LED车灯成本高并不是主要问题,质量与批量问题解决后价格自然会下来,但也不可指望LED下降到与白炽灯价格一致。不过,我们相信LED车灯的价格不会成为它发展的障碍,LED车灯将会像当初昂贵的白炽灯取代蜡烛灯一样替代白炽车灯。
其次,由于我国轿车自主品牌少,并主要以中低档车为主,对LED的需求量非常有限。而占据国内轿车主要市场份额的国外品牌车型,其对LED供应商的选择和认证非常苛刻,国内LED企业很难进入其供应链中。但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企轿车的崛起,每年要推出一二十款甚至更多的新车型,由于汽车灯具更新较快,合资企业迫于竞争压力,采用LED灯作为市场卖点以及本地化采购LED以降低成本的意向逐步加大,这对于国内LED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发展机遇。
再次,国产LED以中低档LED产品为主,很难达到车用LED标准。海拉汽车灯具研发中心长春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金荣皓表示,唯有在产品专利技术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在LED相关应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国内企业很难采购到国外车用LED的生产线设备,其中最主要是芯片生产设备买不到,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严密。
国内LED车灯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为2000万户,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份额的6%,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到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目前美国汽车市场的规模。200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为325万辆,2003年销量达到430万辆,2004年销量达到515万辆,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汽车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
在未来十多年里,汽车市场的竞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汽车电子化的竞争。据预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价格将超过45%。而新型、智能化的LED灯具是国际上汽车电子化中最耀眼的产品之一。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LED车灯将会快速发展,近几年内会形成年产10亿元的产值,5年内会形成每年30亿元的产值。
从LED车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来讲,我国LED高位制动灯将进一步普及,价格稳步下降,LED后制动灯、转向灯和雾灯开始商品化,LED汽车灯具向个性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同时LED智能控制系统也将快速发展。
车灯演变史
汽车灯具的演变随着汽车光源的更迭而发生,大体上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代汽车光源是由燃料(蜡烛、煤油或乙炔)直接燃烧发光,它能满足早期车灯的要求,但存在发光效率很低、光强弱、性能不稳定、操作复杂等明显缺点。
第二代汽车光源是白炽灯。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913年美国首先将白炽灯技术应用在凯迪拉克汽车前照灯上,汽车灯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此汽车照明进入了电气时代。接着,先后出现汽车反光镜、启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新技术,1925年开始汽车真正进入白炽灯汽车灯具时代。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卤钨灯,它很快成为汽车强光源的主要灯泡。
第三代汽车光源是气体放电灯(HID)。它具有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将替代白炽灯、卤钨灯成为新型的汽车前照灯的光源。
第四代汽车光源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LED是半导体PN结二极管,当一个正向偏压施加于PN结两端时,使PN结系统受到激发,载流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处于高能态的不稳定载流子回到低能态复合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多余的能量将以光子形式释放,它就是LED电致发光原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