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广东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发展LED产业是一场革命

2010-10-28 作者: 来源:南方月刊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LED照明产业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电动汽车产业一道,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省发展LED产业的战略选择和中心任务。

  今年3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将LED照明产业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电动汽车产业一道,列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赋予LED产业更高的历史使命。

  广东将如何布局LED产业发展?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负责牵头推动广东LED产业发展的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

  两年拿出国产核心装备

  《南方》:广东如何推动LED产业发展?

  李兴华:我们选定了两个突破口,即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及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这两个关键端口。在上游外延芯片环节,重点突破MOCVD(有机金属化学汽相淀积设备)等核心装备及关键配套材料,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下游市场应用环节,重点扩大LED产品应用规模,拉动市场消费快速增长。

  《南方》:现在有没有什么进展?

  李兴华:有!典型的例子便是用于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装备——MOCVD。一台MOCVD的研发成本以亿元计,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当高。

  目前,MOCVD的专利技术和市场份额几乎为国外公司所垄断,设备供不应求,中国地区的订单就排到了两年之后。作为国内MOCVD的主要用户,广东LED产业的发展承受巨大的销售和成本压力。

  经过探索,我们已找到了一条实现MOCVD国产化的路子。广东省科技厅、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将联合共建广东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研究院。我们预计在两年内,要拿出量产型的国产MOCVD。

  政府也讲商业模式

  《南方》:市场应用最关键,如何推动产业下游发展?

  李兴华:下游方面的市场推广应用,主要由政府去启动市场。主要是公共照明,这一部分资源是在政府手里,主要选择大功率的路灯照明。这个推广对产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的推动应用,这个产业就拉起来了,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吸引到广东。所以我认为市场推广很重要,商业模式是关键。

  《南方》:政府也讲商业模式?

  李兴华:对啊!为什么讲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就使用EMC模式,这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即合同能源管理。不用你出钱,帮你装,从节约下来的电费中分成,到了期限后交给政府。

  《南方》:这个模式在国内运行的情况如何?

  李兴华:这个模式在中国是很难推动的。

  光靠这个模式很难,我们试了一年多,推得不是太好,我觉得还可以更好一点。

  困难在哪里?瓶颈在哪里?政府肯定不会出钱换灯,政府要出钱很难下决心;制造企业赊货“顶不住”,它没有那么多的自有资金;EMC公司也没有钱;那就想到银行贷款。

  银行有几个方式:一个叫买方信贷,就是政府借钱,政府往往不愿意这么干;那就制造企业向银行借钱,要的也不多,资产负债率太高,银行也不愿意,企业如果要上市,也不愿意。

  那么EMC公司来贷款?我专门找了几个银行的朋友,他们也很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我就说EMC公司接了单以后,把收款合同抵押给银行,然后你贷款封闭管理,只能买灯。但这些银行的朋友说,你这些EMC公司太小,没有实力,贷给它们银行风险很大,不愿意贷。EMC公司还很小,一般都是私营企业,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

  “打擂台”控制质量

  《南方》:这个模式有点水土不服,最后怎么办呢?

  李兴华:最近我们找到一个新办法,增加“供应链管理公司”一环,也就是“合同能源管理(EMC)+供应链管理+金融”的创新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公司的体量比较大,有一些自有资金,银行也很愿意给他们钱,而且利率还比较低。通过供应链公司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个圆就画成了。

  《南方》: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已经付诸实践了吗?

  李兴华: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第一个合作伙伴——广东中信能源供应链管理公司,是国企中信集团的下属企业。我们鼓励更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参与进来,现在太少了。

  推出这个新模式之后,肇庆、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市已经与省科技厅签订了合作共建“绿色照明示范城市”的框架协议,大规模建设LED路灯示范工程。

  《南方》:这个新模式还有什么作用?

  李兴华:还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公司控制质量,怎么控制呢?LED路灯还没有国家标准,有段时间也有人有看法,说LED灯是“鬼火”,很容易就坏了。本来LED灯的优势就是节能和寿命长,这就对市场推广造成不好的影响。

  每一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要用本地的产品啊,拉动本地的产业发展。我们的这种模式没有指定产品,只是规定质量好的产品才能使用。本地区产品进入前十名就优先用,进不了前十名就不能用。这样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打破地区封锁,充分发挥了EMC的作用,大家就有活干了。我们用“打擂台”的方式,几十家厂家都生产这个产品,上去打擂台谁赢了谁就能上。[NT:PAGE=.$]

  《南方》:怎么样“打擂台”呢?

  李兴华: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广应用LED产品评价标杆体系。制定统一的LED路灯测试方法,对已规模化应用并广受好评的若干企业产品进行定期检测,获得代表LED照明行业产品创新水平的动态指数,也就是标杆指数,然后用标杆指数对产品质量进行分级,让它们去打擂台。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很好。

  实际上,标杆指数是标准工作的一个创新,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标杆体系上升为联盟技术标准,并通过标杆体系对LED照明产品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应用状况等指标进行持续的分析研究,力争在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深受“卡脖子”之苦

  《南方》:广东发展LED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李兴华: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打压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专利的垄断优势,在产业发展方向和节奏上一路领跑。随着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争夺庞大的市场利润,越来越频繁地挥动产品知识产权诉讼的大棒,给以应用产品制造为主的广东LED产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大大挤压了广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

  如不能尽快扭转不利格局,我省LED产业有可能重蹈VCD产业的覆辙,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巨头牵着鼻子走,靠产能扩张和价格战赚取微薄加工费,沉沦于产业链条低端而一蹶不振。

  另一方面,面临着国内激烈的行业竞争。我国江浙地区及山东、江西等省纷纷加大力度,争夺LED产业发展的蛋糕。一些省份出台的优惠措施力度相当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最为明显的例子非MOCVD短缺莫属。

  由于国际市场被两家国外企业高度垄断,加之国内围绕扩充产能而竞相抢夺MOCVD设备,国内MOCVD奇货可居,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之后,我省企业受限于产能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有“卡脖子”之苦。

  《南方》:怎样才能不被“卡脖子”?

  李兴华:归根到底,最大的软肋在于我省LE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广东芯”,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无法掌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市场话语权。形象地说,可谓“块头大,根基浅”。抓好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省发展LED产业的战略选择和中心任务。

  还不是谈过剩的时候

  《南方》:广东各地都在发展LED产业,会不会产能过剩?城市间产业竞争激烈吗?

  李兴华:现在还不是谈过剩的时候,刚刚起来,才有些苗头就谈过剩为时过早。市场有市场的规律,我们现在的市场太大了,电视机厂、热水器的厂家有多少?我们现在LED产业刚刚起步就谈过剩?你这几百家厂、几千家厂,整个市场都填不满。如果进入家庭,想象空间太大了。所以这是一场革命。

  《南方》:现在还是一片蓝海的时候,各地产业如何分工?

  李兴华:我们不去做特定的分工,政府要做什么不一定搞得起来,不经意的地方就搞起来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展的过程不做过多限制和特意的规范,我们鼓励发展,这个产业我们在全国很有地位,这几招一用,明年很多国外的企业就扑过来了,研发的、生产的。我们用市场去把这个产业拉动起来。[NT:PAGE=.$]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