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拉升中国引擎
摘要: 经过近10年的漫长转型,一度迷航的飞利浦终于重新校准了航向。但随后得以轻盈穿越金融风暴,并迅速拉升出低利润区的强劲表现,却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引擎的澎湃动力——这并不奇怪,“我们是一家专为中国而打造的公司”。
但在不远处的前方,有一场不期而至的风暴在等待着这艘改造后的“巨舰”。在柯慈雷刚上任的2001年和CEO生涯后半程的2008年,分别遭遇到两场不同的金融危机,这恰似是对柯慈雷的有意“刁难”,但也正好是对飞利浦转型效果的最好检验。2008年三季度,金融风暴带来的需求衰退开始显现,飞利浦当季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第四季度,则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15亿欧元。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飞利浦当即宣布了裁员6000人等压缩成本的计划。至于2010年10%的EBITA利润率目标,此时或许连飞利浦公司自己也感觉那似乎不过是一场“奢望”,它于当年12月4日略显尴尬的宣布:“飞利浦确定将继续贯彻‘愿景2010’所制定的策略。然而,由于受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主要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飞利浦将无法在2010年底实现‘愿景2010’所设定的财务目标。”此时,距离确立这个目标仅仅15个月。
在那之后,飞利浦便很少再向外界提起“愿景2010”了。而柯慈雷显然并不甘心,“我预计今年依然会是艰难的一年,”他在2009年初向外界表示,“但我们会继续沿着‘愿景2010’的道路前行。”而公司此后峰回路转般的财务表现则显现了坚持的成效:2009年一季度,飞利浦的亏损额从上季的15亿欧元大幅缩减为5900万欧元,并在第二季度就实现了4400万欧元的赢利。分析师原本认为在这个经济尚未开始复苏的财季,飞利浦将至少亏损1.225亿欧元。更让分析机构连跌眼镜的是,从该季度起,飞利浦此后连续四个季度财报也都优于平均预期,EBITA利润率从2.3%、6.1%、9.1%、8.9%直到2010年二季度的“调整后的10%”,呈现出一条强劲的拉升轨迹。
因此,此刻新财报所带来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特别高兴的看到,本季度经过调整后的利润率已经达到了10%的利润水平。”柯慈雷在上个月公布的财报开头说,“虽然国际市场持续疲软,经济环境依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业绩表现却实现了持续的改善,这充分验证了我们策略的正确性和业务组合的实力。”而嗅觉灵敏的美银美林早在财报公布前一个月的6月18日,就将飞利浦的股票评级从“中性”升至“买入”,并将其目标股价从27欧元升至32欧元。他们说,相信飞利浦能够维持两位数的EBITA利润率,超出此前10%—11%的目标。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