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应用试点不可操之过急
摘要: 自5月初国家科技部批准21个城市开展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以来,这些城市相继召开会议,积极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原设想的“十城万盏”已成为21城万盏,将对我国LED产业的发展与商业市场的孕育产生巨大的重要的影响。
据了解,美国科锐公司目前已成“十城万盏”工程的最大受惠者,已接到60万盏路灯的订单,价值约2.4亿美元,台商亦获得价值1.2亿美元的订单。
有关研究机构估算今年我国大陆将需要140万盏,全球需240万盏,未来市场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但是,一些试点城市在部署推广工作时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用哪个品牌的路灯或隧道灯?用什么标准评价LED路灯产品?
就目前我国LED路灯技术现状来看,存在瓦流明低、光衰快、色温偏差准、光色不一致与驱动器故障多、二次光学处理水平不高、系统光效低、系统寿命短等诸多问题;在技术路线上存在模组式大功率、芯片集成式大功率、点阵式大功率之争;在驱动器方面专用驱动芯片(IC)刚问世不久,无电解电容的驱动也问世不久,驱动革命刚刚开始,成熟应用尚需时日;与传统路灯存在光效之争;在路灯光分布上存在蝙蝠形与矩形之争等等;从市场看基本是政府买单的国家市场,结算方式多种多样,合同能源管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善始善终地执行;还有标准问题……
目前,仅有几家照明企业的路灯可谓现有水平的相对成熟,与传统光源相比,优势不大,其节电的经济价值完全被LED路灯的高成本所吞噬。甚至有专家认为,目前极力跻身功能性照明或通用照明的LED照明产品,是过早地将实验室产品社会化。须知LED芯片不等于光源,LED光源不等于照明。应该大力开发封装、驱动与灯具专利技术,以多方面的知识产权制约上游,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3月16日由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城市方案座谈会上,刘久贵副司长认为从技术进步的程度与科学发展规律来讲2009年是白光LED进入通用照明的元年,金融危机更凸显其发展的重要性。
刘久贵在总结发言中对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提出几点建议:探索推广模式的建立、项目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快研究制定产品检测标准;建立检测公共平台;加大半导体照明器具的研发、相关人才的培训等。做到试点有选择,示范有标准,稳步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相信这几点建议所针对的问题将在LED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逐步解决。
专家认为,天津市今年4月进行的19家企业参加、12个品牌的路灯比对试验项目的方法值得借鉴,通过实际应用比对,选择较为成熟的LED路灯产品,避免浪费资金与资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高兴的是,在6月9-10日召开的两岸LED照明产业合作及交流会上,两岸代表达成六点共识:两岸建立常态化产业合作及交流机制,双方成立行动工作组;两岸共建LED照明产业链,共同参与“十城万盏”LED照明试点工作,共建具有国际品牌的LED照明厂家;两岸将共同建立LED照明产业联盟;共同建立LED照明专利库,实现双赢;共同制定LED照明产业标准,实现两岸LED照明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也将共同设置LED照明检测验证平台,实现检测结果互认。这表明两岸LED产业界已经开始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相信两岸业界不久就会分享合作的成果。
专家指出,本着对国家与人民负责任的态度,21个试点城市不可操之过急,不应参杂其它目的;应建立严格的专家组评审与监督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采用建立样板路、示范项目的方法,拿出一条或几条道路,遴选多家品牌的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试验对比,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既取得较好的照明质量,也达到带动当地LED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的。(编辑:PCL)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