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推动照明节能的?
摘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照明电消耗占其电能的20%。十几年来,美国政府一直为节能想方设法,但成效并不大,一直到2005年才有明显的进展。美国推动节能照明的历史与措施,对中国能源部门与节能产品制造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照明电消耗占其电能的20%。十几年来,美国政府一直为节能想方设法,但成效并不大,一直到2005年才有明显的进展。美国推动节能照明的历史与措施,对中国能源部门与节能产品制造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影响美国节能照明推广的三个原因
美国节能照明推广工作,过去长期处于政府热、民间冷的状态,主要是由于“社会习惯势力”作怪,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美国人纵容消费,节约观念一向不强。电费开支在美国企业生产成本与居民消费中的比例不大,这就降低了人们对节电的价值意识。不少人认为,一个月的电费也就差几杯咖啡钱,没有好好计算,如果大家注重节电,全美国能省多少能源开支。二是美国供电能力比较充分。美国全国几乎不存在限电、停电的现象,企业与居民对“能源紧张”缺乏体会,人们对电费远没有对汽油价格那样敏感,这就降低了人们需要节电的忧患意识。三是美国的劳动力费用高。企业以节能灯替换老式白炽灯的人工费用,往往会大大高于购买灯泡的费用。在美国,有执照、加入工会的专业电工,每小时工资高达数十美元,所以在原有白炽灯并未损坏的情况,企业主就不想专门去替换。一般居民也只有在灯具坏了,手头没有可替换的白炽灯时,才会考虑换用节能灯具,而美国家庭储藏室里又往往会有几打备用灯泡。因此,大家很少为节电省钱而特意去购买节能灯具替换原有白炽灯。
二、美国推动照明节能的思维与重点
为了推广节能照明,针对“社会习惯势力”,美国有的放矢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美国这类发达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强,比较注重社会责任。所以强调节能的社会价值与荣誉,往往比单纯宣传可以省多少钱更有效。
另外,美国社会对新产品有很强的追求欲,只要产品有突出的新功能,人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强。所以美国大力投资照明节能新技术的研究,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尽量适应人们长期形成的使用习惯。
最重要的是,美国社会的法治意识较强,许多需要社会关注的事情,一旦立法,就对执法有相应的监督。对于照明节电,美国政府并不停留在原则性的号召与“希望”上,而是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法案,明确目标与责任。当确定禁止老式白炽灯在市场销售的时间后,商店就严格控制进货,一般工厂就会在这一限定时间的三年前停产老产品,开发新产品。
还有,美国推广节能照明,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工商企业、机构团体这类照明耗电大户,以及从事设计、承建新建筑与老建筑改建的公司,因为依靠居民家庭更替老式白炽灯,将会是一个太漫长的过程。
三、推广“能源之星”,倡导社会责任
“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美国环境保护署与美国能源部的合作项目,从1992年开始实施。它以节能环保为目的,推广节能环保型消费品的使用。它倡导企业与公民的社会责任,以节能环保为荣,自觉自愿参与,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措施。
“能源之星”计划,对各类耗能产品建立并不断更新细致的节能标准,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制造商、经销商授予“能源之星”标牌。其产品范围涉及照明、建材、家电等,以及各种与能源、环保有关的产业。经过多年宣传推广,“能源之星”已成为美国节能的核心词汇与标志符号,它不仅以权威姿态塑造了一批“信得过”的节能灯具品牌,并通过多渠道的公益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节能灯(灯具)在全美国的使用。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能源之星”有关节能照明产品的分类、效能标准、以及如何认证挂牌等方面的内容。
优质CFL紧凑型节能灯泡比一般白炽灯泡节电75%,产生的热能只有白炽灯泡的25%,寿命则比白炽灯泡长十倍。它是目前美国市场上最被广泛接受的节能照明产品,因其螺旋型插口能与传统白炽灯的灯座相匹配,置换方便快速,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所以,鼓励消费者使用节能灯,扩大CFL节能灯泡的市场占有率,就成为“能源之星”的中心工作与业绩标志。
按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测算,一个达到“能源之星”标准的节能灯泡,在其使用过程中,平均可为用户节省超过30美元的开支(电费越高,节省越大)。美国家庭平均每户使用约30件灯具,如果每个家庭仅置换一个节能灯泡或灯具,则整个国家每年就可在能源费用上节约6亿美元,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80多万辆轿车的气体排放量。而根据“能源之星”部门的进一步信息,美国家庭使用频率最高的灯具通常是厨房的顶灯、客厅的台灯和落地灯以及室外的照明灯,如果每个家庭能够将他们最常用的五件灯具或灯泡(不少灯具包含多个灯泡)置换成ENERGY STAR节能灯具,则整个国家一年能够节省将近80亿美元的电能消耗,并减少差不多一千万辆轿车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