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建筑照明 > 正文

专家众论灯光如何塑造古建昔靥

2012-12-27 作者: 来源:《阿拉丁》杂志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从照明的手法讲,古建筑跟其它建筑在手法上没有本质的差别,所有的照明手法都能用,只有位置和材质的区别;从保护的角度讲,有些照明手法就不适用于古建筑。

  古建照明的“三重门”

  李农: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

  李铁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

  汪幼江:同济规划院夜景设计专家、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照明学会室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牟宏毅:中央美术学建筑光环境研究所执行所长

  朱剑修: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照明设计所所长

  尊重历史

  《阿拉丁》:对古建筑和仿古建筑进行照明设计的意义是什么?预期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李农:无论是古建筑、仿古建筑还是其它类型的建筑其照明设计的目的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由于古建筑已经成为每个城市的景点或城市名片,因此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甲方的重视,所以对照明提出特殊的要求,希望可以通过对古建筑的夜景塑造拉动城市夜晚旅游经济的发展。

  李铁楠:一般来讲,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属于公共景观设施之一,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景观照明的目标是能过塑造一个好的景观形象,给人舒服的感觉、美的享受。除此之外,景观照明不能破坏城市的风格、不能扰乱街道上行人行车的安全、不能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汪幼江:古建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而仿古建筑往往是商业性的东西。比如,我想营造古街的氛围,但是我又不可能找到古街,那么就只能仿造。既然是仿古,那么不妨用常见的照明手法去打亮。对于古建筑我们要尽量遵循照旧如旧的原则,当然照旧如旧的根本点是不能把古建筑照成了鬼屋。比如灯光一打,黑乎乎的让人一看那房子像鬼屋,这可能是内透光没处理,我们希望古建筑照明照旧如旧,但是不能把它变成一个坟墓,古建筑照明要唤醒的生气、营造一种温馨的感觉。

  牟宏毅:对建筑进行照明设计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是表达建筑的性格、传递建筑所代表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照明的意义也是如此。而对这两者进行照明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对城市文化信息的表达,促进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文环境的氛围。

  朱剑修:简单说,古建筑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好的照明设计能使这种象征在另一个时空序列中得到进一步展现。我们追求八个字——“自然而然”、“得意忘形”。

  《阿拉丁》: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照明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范?

  李农:古建筑是属于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所以,对古建筑进行照明设计的第一原则是:保护。从设计的层面上讲,古建筑跟其它建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古建筑在形态上传承了更多时代的特征和信息。我们需要的就是把带有时代特征的符号、信息通过照明设计表达出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目前,《夜景设计规范》对古建筑照明设计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基本上涵盖了包括木质结构建筑防火等问题的一般保护性的规范要求。但是,在现有的规范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在古建筑照明中可能产生的紫外线等辐射的防护规范,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相关规范还没有完善前,我们照明设计师应该站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坏,包括现在已经认识到的危害和还没有认识的危害、潜在的危害,都要尽可能的去避免。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高度和对人类负责的态度。

  李铁楠: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在照明设计原则上的区别是:古建筑涉及到文物保护的问题,而其它的原则类似,都是需要通过灯光塑造建筑在夜间的形象,给人恰当的视觉感受,体现建筑本身的设计理念、特征,营造建筑在夜晚的氛围,传递建筑的细节信息。

  汪幼江:灯光设计的原则就是要把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本身独有的形质和艺术特征表达清楚,

  另外,古建筑设计划体系的灵魂是屋顶组合和空间组合,那么我们面对的设计对象就不是单一的建筑个体而是建筑群,我们的设计原则就需要找出建筑的组合概念、主次关系、结构和韵律,不然这个古建筑照明就失去意义了。

  需要遵循的规范包括照明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除了严格遵循保护性规范外,我们要在所谓的规范里做灵活的处理。比如,古建筑身处公园或一些特定的场所,那么我们就需要结合建筑所处的环境,对亮度做一个精准的评估。如果照足国家的规范,规定性达到多少赫兹,多少坎德拉,那么结果可能会过亮会过暗。

  牟宏毅:文物类古建筑照明设计的第一原则是:保护性——绝对敏感、不可触碰、不可损伤。物质上:古建结构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伤害;形态上:古建建筑专有的营造语言不允许破坏;

  精神上:时间透过建筑传达出的历史气息不可改变。仿古建筑的建筑属性明确,照明可操作性相对宽松。建筑的非文物保护性决定可根据需要在建筑上进行灯具的安装和改造。同时, 古建筑和仿古建筑都需要遵循照明设计规范,其中古建筑还需要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规范。

>>> 古建筑照明频道

[NT:PAGE]

  慎光、慎彩

  《阿拉丁》:对仿古建筑进行照明的主要手法有哪些?主要考虑的照明对象有哪些?它们对照明的需求分别有哪些?

  李农:从照明的手法讲,古建筑跟其它建筑在手法上没有本质的差别,所有的照明手法都能用,只有位置和材质的区别;从保护的角度讲,有些照明手法就不适用于古建筑。比如“上天入地”的手法就不适合于古建筑。所谓“上天”,就是在建筑的本体安装灯具;所谓“入地”,就是在建筑的周边地面安装灯具,这些都是对古建筑的破坏。这就区别于一般建筑,凡涉及到这样的手法都是不适合古建照明。从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讲,古建筑照明最理想、最安全的方式是泛光照明。

  李铁楠:中国古建筑的单体构造都相差不多,一般都包括立面的分段式、台基、屋身、屋顶、柱子等,无论是南方北方,皇家民居,都是类似这样的格局,只是规格形式有严格的区分,但无非是大小、等级、颜色、装饰形式的变化,所以照明的手法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具体的设计手法要针对具体案例而言。

  景观照明是给人欣赏的,首先要把握这一点,那就要从观景人的角度来设计景观。而我们在观赏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时,看到最多的是屋檐下面的空间,所以屋面要尽量暗下去,特别是单层的建筑体,当然高大的塔楼等体量大的建筑,屋面可以亮点,成为标志性的亮点,而像四合院的屋面尽量不要亮。如果屋顶一定要亮,那么一定不可以比屋檐下亮,可以对屋脊,桡角、雕塑作重点照亮或者点缀性突出。照明的重点应该放在屋檐下面,这是人正常的视点,包括檐口、檐口下的梁、柱子的构件、斗拱等。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由一个个单体建筑围合成一个院子,再由院子这样一个个的基本单元三进五进的串起来构成建筑群,其中组合的变化无穷,照明设计要把组合的层次、细节、概念一一表达出来。

  汪幼江:实际上我们讲的照明手法,一个是通过泛光的照明方式表达建筑的体积;一个是通过勾边手法表达建筑的形态。

  牟宏毅:仿古建筑照明手法很多样,包括地埋、入墙、在结构内安装等,但是前提条件是装完后灯光和灯具不能改变或破坏了建筑的形体,要记住照明永远是服务于建筑的。

  《阿拉丁》:中国古建筑形制规则且构造独特,从建筑材质、设计元素、色彩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千年文化精髓的沉淀和传承。那么夜景灯光设计应该如何去表现建筑肌理、形态的特色,并传递出建筑的文化神韵?

  李农:每个朝代的建筑都带着那个朝代特有的信息,这些信息一定是通过建筑的构件、彩绘、结构等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一个建筑的照明,不仅仅是局限于照亮,而是应该传达出建筑相应的信息。一般古建筑传达的信息有两方面:一是古建筑自身蕴涵的时代信息;一是建筑本身的结构美。这是古建筑照明应该重点表现的两方面。

  有人认为泛光照明无法表现细节,实际上,泛光照明用得好,包括局部泛光、主次的配理,运用得当,一样可以表现建筑的肌理、形态的特色,并传递出建筑所携带的时代文化气息。

  李铁楠:首先要对古建筑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定义,古建筑的大小、形式有差别,南方北方有差异、皇家和民间有差异,要根据建筑的特征构件、细节,灯光要表现建筑或压抑或张扬或宏大或婉约气息,形成一个景观空间让人获取感受。

  汪幼江:首先要了解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比如南方的屋檐是飞起来的,比较飘逸、清秀;北方的屋檐是下沉的,比较古朴。建筑的构造形体不同,那么细部的照明构图手法也将不一样。

  其次,从设计元素上讲,飞檐的气质是古建筑的特征,照明必须去刻画传递出韵味。再比如,斗拱的照明手法有外打光和内打光之分。实际上,我觉得外打光并不是处理斗拱最好的方法,因为没有把它的立体感表达出来。如果把灯光装到斗拱里面去,那么其立体的剪影就会呈现出,而且虚实的关系要比外打光生动。当然我讲这种构图方法需要很细腻,这样才能出经典。另外,在设计斗拱的时候灯具摆放的位置要严格控制,不然会影响建筑的观瞻。

  第三,要表现和传递建筑的神韵,就需要处理好光与影的关系,建筑细部构件虚实如何搭配,肌理的纹理如何表现,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站在一个高度上处理好艺术方案和技术方案之间的协调统一。

  牟宏毅:我们知道,技术为艺术的追求寻找方法和提供手段,而艺术为技术的创新提出要求和完美展现,这是照明技术与艺术的契合点。而我们要对古建筑做一个契合的照明表达,就需要穿越时空对传统文化进行细致观察、理解与体会。古建筑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更重要是它流露出了古代文人、儒、禅等文化精神世界。那么我们就需要用通过节点的塑造、

  意境元素的搜集、剧情场景的营造、氛围的烘托,用光表达感情,传递建筑身上的文化神韵。

  朱剑修:中国古建筑博大精深,要完整体现建筑肌理恐怕就要学习个三年五载,只能谈点原则。总的来讲,一个好照明设计首先要符合基本的规矩,有基本方法作指导,要尊重建筑本身的各类特征;其次懂得强调,分清主次、层次、重点,这个是基础;第三,要把情感放进去,需要一点情调,把艺术的感觉表达出来,这个是创意。基础部分和创意部分整合起来,古建筑在夜间的灯光下就非常有腔调了。

  《阿拉丁》:在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中,屋面、斗拱、廊柱等重要部件的照明手法有哪些?这些部件对灯具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李农:古建筑适合泛光照明和远距离的投光照明,这是降低危害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合理的方法;对仿古建筑才可以具体谈细节部件如何照明的问题。仿古建筑就是模仿古代建筑所做的一些现代建筑,对于这些建筑,既然是模仿某个时代的建筑,那么其细节部件一定携带那个时代的信息,那我们就可以寻找适合的照明手法,包括各式光源和灯具,去充分的表现这些细节,展露建筑所代表的时代特征。

  李铁楠:先说灯具,灯具要隐藏好,要见光不见灯,如果不好隐藏可以尝试定制,比如做成类似建筑的构件;其次,灯具一定不能对古建筑造成拐伤,要避免景观的观瞻。然后针对建筑的具体部件,选择合适的光,通过光束的强弱、投射方向,获取明暗的对比,光影的塑造来表达建筑细部的形态特征。

  牟宏毅:古建筑的照明手法,灯具和光源要远离建筑本体,建议远距离投射,一般采用架杆或地埋;而仿古建筑对光源和灯具的要求就比较宽松,远距离投射、架杆、地埋、结构内安装都可行,但是需要注意消防安全和不能破坏建筑的形体。另外,灯具的外形、色彩要在建筑的色彩体系内,要协调统一。

  《阿拉丁》:“勾边”是很多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常用的照明设计手法,您对这种照明手法有什么看法?

  李农:我认为,任何一种照明手法都没有好坏之分、没有过不过时的问题,只有用得恰不恰当的问题。勾边是中国景观照明初始的手法,在仿古建筑照明中,在某些情况下运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照明设计表现的角度来看,单纯用这种手法对于景观来说会显得过于单薄,因此,我不建议单独使用这种方式。事实上,可以将泛光的手法和勾边的手法结合起来,勾边解决轮廓的问题,局部泛光解决细节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加充实和丰满的表现建筑的特征,景观效果也会更好。

  李铁楠:景观照明手法见仁见智,没有强制规定能用或不能用。但是我个人不赞成用“勾边”的手法。勾边主要是解决轮廓的问题,轮廓照明本身亮起来是灯,没有太多的内容和细节,而古建筑的曲线比较优美,所以,对于古建筑中仿古建筑,勾边的手法尽量少用。

  汪幼江:其实,我认为只有古建筑能勾边,而其它建筑都不能勾边。比如我们的现代建筑就不能勾边,一勾就成了方盒子,但是反过来,古建筑这样勾你就不觉得这是一个方盒子。传统建筑简明、真实,通过勾边这样一个简单的外部形体塑造,人们就知道其建筑内部的结构和空间的关系,所以这种美是能够被表达清楚的。相反,现代建筑多为玻璃幕墙,乍看是玻璃,实际上可能是实墙,你无法掌握建筑的内部空间。

  另外,有些专家说建筑不能用勾边,我觉得这是比较偏激动的说法。中国画是用线条构成,这个线既可以表达体积、表达动势、表达形态。所以我觉得照明设计的原则是,我既可以使用面打光的方式表现建筑的体积感,远距离我也可以通过勾边把的形态展示出来,这是由建筑本身特定的性质决定的。

  牟宏毅:勾边是一种照明手法,但是单纯使用勾边不适合任何建筑。我一直对勾边比较反感。我们知道,勾边表现的线,而照明是要表达建筑的点、线、面,是一种光影的关系。而勾边的手法过于单薄,无法丰满的表现建筑的形体,建议以配合使用为主。

  朱剑修:一般来说,单一的勾边手法不能准确的表达古建筑的风韵,更无法表达建筑细部及各色构造,会使得建筑三维的形体在夜间退化成二维的轮廓,简单勾勒轮廓往往是不懂照明设计的人对照明手法的简单理解。但对于多重屋檐的古建筑,有的时候运用恰当,也能起到突出形象的作用。怎么用好这些方法,就像烧菜一样,同样的原料,但高手烧的味道就是好吃。

  《阿拉丁》:彩色及动态的灯光也常被用于古建照明,您认为这两种形态的灯光适合于古建照明吗?它们的利弊各是什么?

  李农:古建筑类型众多,形式千差万别,比如皇家宫殿和民间庭院的建筑材质、等级,有着严格的阶级限制和差异。从这个角度出发,虽同为古建筑,其灯光的形态和色彩就不能一言概之。彩色和动态的灯光就不适宜中国传统的皇家建筑,它们会破坏皇家传统文化的尊严;

  而动态的灯光往往起到一种灵动、活泼的效果,适合像北京四合院这样的民间建筑。

  李铁楠:我们知道,景观照明的定位是作为城市空间的背景,既然是背景本身就不应该突出,而彩色或动态的灯光一用就会突出。一般来说,古建筑尽量使用白光照明,彩色和动态的灯光可以用于特殊的节日或场合,比如灯光节或灯光秀。

  汪幼江:有人认为彩色光是除白光之外的光,也有人认为彩色光是除了白光黄光以外的光,而我对彩色光的界定它是一种绚丽的光。

  至于古建筑适不适合彩色灯光,我觉得特定时段是可以,关键是你要知道这个时段是哪一段。比如LED既可以提供彩色光也可以提供非彩色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在平时提供非彩色光,到了节假日就使用彩色光呢?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也可以采用彩色光,比如纪念性的建筑。

  牟宏毅:古建筑的庄重、大气,强烈的色彩和动态的灯光不适合表达古建筑的气质。但是,在特殊的节日或带有偶发性和演义性质场合,可以结合需要使用彩色和动态的灯光,但建议不要过于强烈,不能常态化,要谨慎、慎重使用。

  朱剑修:一己之谈。我觉得这是关于审美的问题。唐朝以前官府规定晚上实行宵禁,不得出门,出去是要被抓起来。每年只有短短几天在灯火阑珊中看热闹找对象,所以灯光和时代、和政治是蛮有关系的。同样,古建筑和园林、书法、绘画艺术同源,都讲究天人合一,写意重于写实。古建筑大多为木框架的个体建筑,充分利用木结构,内墙外墙可有可无,可隔可透。空间可虚可实,诗情画意。所以中国的古建筑是非常有绘画性的。我们的审美也在与时俱进,有荷塘月色,也有最炫民族风,不论有何种光,关键还是要追求何等品味的美。照明艺术是立体的,观赏者移步换景,深入其中,情节一步一步展开,穿行于庭院、曲廊、楼阁之间。光影之间感受的是千年的文化。所以不要拘泥,也不要失“意”。

  《阿拉丁》: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照明的采用的光源主要有哪些?对灯具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李农:古建筑的泛光照明适用的光源有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根据建筑体量的不同,小体量的建筑可以采用LED投光灯;常见的光源都适用于仿古建筑,如果想变换色彩,LED是首选。

  李铁楠:光源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以技术稳定为前提,以满足照明效果为基础,以经济成本考虑。目前比较常用的光源有金属卤化物灯、LED灯和钠灯等。

  牟宏毅:古建筑照明最好的灯具产品是LED,因为它体积少,无辐射,而体量大的古建筑传统光源比较适合。

>>> 古建筑照明频道

[NT:PAGE]

  任重道远

  《阿拉丁》:古建筑属于文化遗产,涉及到保护的问题,那么在照明的实施过程中,业主的期望、古建的保护和实际可行三者之间可能产生冲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农:在中国,甲方是强势,这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设计师应该有历史责任感。对于建筑的景观照明来说,方法有许多种,如果设计师是站在尊重历史尊重建筑的立场思考问题,那么他就会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设计、去引导甲方的思想。那么从全国层面上讲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古建筑的伤害。我这里强调全国层面,因为我承认有个别项目的设计师是斗不过甲方的。但是,如果能从全国层面上树立尊重历史尊重古建的观念,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古建筑的伤害。我个人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我希望媒体、专家和相关部门都能树立一个尊重历史尊重建筑的正确观念,从宏观的层面上减少负面东西的出现。

  汪幼江:古建筑是一个修缮的问题,仿古建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和发展,将传统建筑纳入我们的现在生活当中,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我觉得照明最大的趋势是为载体服务,我们要在把握建筑的整个环境和气息下去运用灯光。

  牟宏毅:这是一个取舍的关系,保护是第一位。只要跟古建筑保护发生冲突,那么业主也好,照明设计也好,通通都要让步。不然,就算在短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果,从长远来讲,对古建筑是一种犯罪。这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如果做不好宁可不做。其次,要尽可能的实现业主的期望,但是业主的期望跟照明设计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值,要考虑业主需求,但是也不能放弃设计师的职业操守。

  朱剑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灯光和照明是服务于载体本身——古建筑。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古建筑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和焦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可以用来包装和消费的,连少林寺、佛门等四大道场,地方政府都要用来上市,其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守住中间,别太折腾,好的照明设计是有灵魂的,是有文化的,一个好的古建筑照明应该成为是历史和时代的标志。照明不能反客为主,不能没文化搞亮化。对于古建,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还不如不去动它。

  《阿拉丁》:请简单介绍一下,近年国内古建筑和仿古建照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农:古建筑包括仿古建筑,几乎都成为了城市的旅游景点或地标,都被作为一个必照的对象。但是照明效果就参差不齐,呈现一个倒三七的比例,即有七成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是不合格,这不合格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层面不合格,一个是对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表现方式不当。

  李铁楠:大家都在做,各有各的高招。总的形势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距离理想的状态还有蛮大的差距。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做古建照明一定要去理解古建筑背后蕴涵的东西以及中国的文化,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理解其代表的文化后才能通过恰当的手法把文化的底蕴表达出来。有人觉得这话很虚,光怎么能表达文化呢?光当然可以表达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就像围棋,元素简单,但是变化无穷无尽,主要表达的是一个组合的概念。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围合的空院子,而照明的照实体的,如何通过照明的手法体现空间的概念,这是一个关键点。

  另外,中国人的理念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古建筑在屋檐上用瓦片作了很好的分割,所以

  我们用一种光的手法把屋檐做得很温馨,不去破坏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古建筑身后有太多深厚的东西。强调要把理念理解清楚,然后再去接着往下走,不要一上来就用灯去照明。

  朱剑修:近年来,通过《阿拉丁》等照明媒体组织的活动,听了看了许多专家的发言和文章,很受启发,他们的意见非常值得学习和思考。所以,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研究、积累和日常的设计需求调查,谈谈几个细节变化。

  一、 照明理念从照亮向照出文化转变。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古建筑照明已经不是原来的简单亮起来了,而是希望能把古建筑的文化信息表现出来传播出去。

  二、 照明目标从景观向观景转变。也就是目标不像以前那样单一,让建筑在夜间成为被观看的景观。而是希望建筑能够吸引游客驻足进入,进行消费。

  三、 照明手法从勾边向表现形体转变。简单勾边的古建筑照明表现手法越来越少,古建筑立体美感越来越成为设计师或业主的追求效果。

>>> 古建筑照明频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