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接近“电子奖”

2014-10-15 作者: 来源:日经技术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而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核心是,开发出了蓝色LED使用的氮化镓(GaN)晶体的制作技术。虽然该技术开发出来后对社会的影响极大,但不能说因为可以制作出这种晶体,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就会深入一大步。人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如果能够用GaN这样的大带隙材料实现LED,就能发出蓝色光。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赤崎勇等三位科学家获得。在很多室内照明都从白炽灯、荧光灯改为LED照明的形势下,就算是不熟悉物理学的普通人,也非常清楚这项发明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不过,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定位来说,此次有好几个方面都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一个是“缺乏新理论”。以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即便是因为实验性成果获奖,也需要在作为背景的物理学见解上提出新的内容。比如,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发现的“划时代石墨烯制备方法”,诺沃肖洛夫等人不仅发现了制备方法,还在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比如,预测称石墨烯上的电子会作为“有效质量为零的粒子”发挥非凡的性能。

  而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核心是,开发出了蓝色LED使用的氮化镓(GaN)晶体的制作技术。虽然该技术开发出来后对社会的影响极大,但不能说因为可以制作出这种晶体,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就会深入一大步。人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如果能够用GaN这样的大带隙材料实现LED,就能发出蓝色光。

  在1940年代半导体pn结被制作出来时,LED的发光原理就已经被预测出来。第一个制作出发光LED的人是当时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任职的的Nick Holonyak。Holonyak于1962年开发出了红外线LED,并获得1989年的IEEE爱迪生奖及1995年的日本国家奖等。Holonyak如今仍然健在,恐怕也会有人因为此次未将他列入获奖名单而感到遗憾。

  此次诺奖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否定了一直以来的传闻,那就是“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无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的例子正在逐步增加。2009年获奖的“长距离光纤与CCD传感器”的开发者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样也是一个在物理学理论方面缺乏新见解的获奖例子。

  二战后,被称作“电子诺贝尔奖”的“IEEE爱迪生奖”的获奖者就几乎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这也为前面提到那则传闻增添了合理性。顺便一提,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西泽润一于2000年获得了IEEE爱迪生奖。此次,曾在2011年获得IEEE爱迪生奖的赤崎拜托了这种“厄运”。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