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稀土之光普照全球
上传人:admin 上传时间: 2007-06-01 浏览次数: 592 |
如今,全世界正在掀起了一股用稀土节能灯取代传统白炽灯的热潮。因为稀土节能灯只需白炽灯耗电量的20%就能达到同等的照明效果。日本、韩国等早就在大力推广使用稀土节能荧光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今年以来,北美、澳大利亚纷纷立法禁止使用白炽灯。最近结束的春季欧盟首脑会议更是达成一致协议,要求欧盟各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进而用稀土节能荧光灯来取代。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淘汰白炽灯,推广使用稀土节能荧光灯的潮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2007年甚至可以称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稀土绿色照明年”。
上个世纪70年代,荷兰菲利浦公司发明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和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很快在全球得到推广。我国于1980年由复旦大学研制成功稀土三基色荧光粉,1981年由上海跃龙化工厂进行生产,并很快由上海沪光灯具总厂、上海特灯二厂等开始生产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但由于技术限制,初期发展比较缓慢。
我国稀土节能灯产业是伴随稀土产业迅速崛起的新型照明产业。由于我国拥有得天独厚、储量居世界第一的稀土资源优势,中央和政府领导历来非常重视稀土产业的发展。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方毅副总理的具体组织下,大力开展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并把稀土发光材料和推广稀土节能荧光灯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为此,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领导下的“全国稀土荧光粉、灯协作网”,组织协调全国灯用稀土荧光粉的研制与生产,推进制灯技术、设备优化组合和灯用稀土荧光粉标准制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稀土节能荧光灯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年产量仅为1.2吨,年产稀土节能荧光灯约100万支。当时灯用稀土荧光粉和稀土节能灯存在荧光粉质量不稳定、节能灯管造型单一、制灯技术和设备落后、采用电感镇流器、使用寿命低、节能不节钱等一系列问题。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顽强拼搏,我国灯用稀土荧光粉和稀土节能灯生产技术不断取得了突破,成功地发展了产业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化,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现在,我国紧凑型荧光灯的产品合格率已由1998年的50%提高到95%以上,平均光效每瓦提高了5-8流明,平均寿命提高了4000小时,国内照明企业实力增强,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灯用稀土发光材料已向多品种、多规格、多方位、深层次、全系列方向发展。2006年,我国灯用三基色稀土荧光粉年产量达到3200余吨,稀土节能荧光灯年产量达到22亿支,比1986年增长了上千倍,两者都已跃居世界第一位。20多年来,我国稀土绿色照明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一直把开发稀土节能灯列入重点攻关项目。通过稀土行业与照明行业加强产品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和市场规范,如今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稀土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照明器具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绿色照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基本摘掉“节能灯节能不节钱”的帽子,使稀土绿色照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成效十分显著。
由于能源缺口较大,我国近年来电力供应一直紧张。照明用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因此,开发和推广应用稀土荧光灯以节约照明用电,具有很大节能潜力。统计显示,我国照明用白炽灯的使用量约为30亿只,若在全国把一半的白炽灯即15亿只改为稀土节能荧光灯,每年节电量约640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16~18座75万千瓦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2006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成果新闻发布会”,总结了我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的成绩。会上指出,1996~2005年期间,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59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同时提出国家“十一五”期间把绿色照明工程作为10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重点要在街道、广场、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楼堂管所和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等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并对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以保障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