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见·所未见|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及上海双年展观后感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7-02-10 作者:吴春海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2017年春节期间参观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和上海双年展,最大的感悟就是“见·所未见”。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见”,看到了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二是“所未见”,感知到了视觉以外所蕴含的意味。“见”(视觉)和“所不见”(感知)是照明的一体两面,孰重孰轻?

  2、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印尼艺术家童音智作品《倾斜》,本来是一个声音装置,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灯光装置,因为这个作品对我视觉的冲击远比听觉要大得多(可能因为我是照明从业人员,对其他人另当别论)。在一个纯白色的全封闭展厅内,只在顶部安装白光的荧光灯管(色温约6000-7000K),营造了一个没有参照系的纯色世界。

  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头几分钟完全处于一种美妙无比而又无法形容的晕眩状态,有点跳楼机的失重感觉,说是“白日梦”也不为过。以前看到一件精彩的灯光或夜景作品,经常会用“富有视觉冲击力”来形容。但在这里,视觉已不重要,视觉以外的感受才是重点。

  3、双年展克罗地亚艺术家依凡娜·弗兰克的《迷失站台》,设置了三个独立的场景。我对其中的频闪灯场景印象最深,别说睁开眼睛,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穿透眼皮的频闪光,埋头于手臂才能坚持久些。不信,打开视频感受一下。频闪究竟主要是通过“见”还是“所未见”来发挥作用,值得好好深究。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