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印尼艺术家童音智作品《倾斜》,本来是一个声音装置,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灯光装置,因为这个作品对我视觉的冲击远比听觉要大得多(可能因为我是照明从业人员,对其他人另当别论)。在一个纯白色的全封闭展厅内,只在顶部安装白光的荧光灯管(色温约6000-7000K),营造了一个没有参照系的纯色世界。
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头几分钟完全处于一种美妙无比而又无法形容的晕眩状态,有点跳楼机的失重感觉,说是“白日梦”也不为过。以前看到一件精彩的灯光或夜景作品,经常会用“富有视觉冲击力”来形容。但在这里,视觉已不重要,视觉以外的感受才是重点。
3、双年展克罗地亚艺术家依凡娜·弗兰克的《迷失站台》,设置了三个独立的场景。我对其中的频闪灯场景印象最深,别说睁开眼睛,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感受到穿透眼皮的频闪光,埋头于手臂才能坚持久些。不信,打开视频感受一下。频闪究竟主要是通过“见”还是“所未见”来发挥作用,值得好好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