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灯具市场调研:从紧缺到饱和的演变
摘要: 北京灯具市场起源于丰台区,存在于四大商城内以及路边的灯具商户作为早期的一个市场雏形,一直持续到1996年,丰台华龙灯具市场的成立,正式拉开了北京专业灯具市场发展的序幕。在丰台华龙成立的两年后,北四环灯具市场也建立起来,这两大当时最具影响力市场的成立,开始引领着北京由分散性向集中性过渡。
2016年,北京丰台区兴隆灯具市场面临整改。据了解,兴隆市场面临整改后,部分商户打算搬迁到附近万隆汇洋。而同期,万隆汇洋也接到当地政府的通知,表示“不可以接收面临整改市场的商户”。
自2015年中旬,北京出台四类“非首都功能”优先疏解,将六城区转移近200万人。灯具业作为批发、人口聚集行业,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疏解项目。十几年前,北京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大力鼓舞外来人口创业,灯具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如今,伴随着政策以及大环境的变动,京城的市场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局势和挑战。
起源期:
北京灯具市场起源于丰台区,存在于四大商城内以及路边的灯具商户作为早期的一个市场雏形,一直持续到1996年,丰台华龙灯具市场的成立,正式拉开了北京专业灯具市场发展的序幕。在丰台华龙成立的两年后,北四环灯具市场也建立起来,这两大当时最具影响力市场的成立,开始引领着北京由分散性向集中性过渡。
转折期:
1999年,北京灯具市场迎来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北京的灯具市场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一是十里河灯具市场的成立,奠定了早期北京高端专业灯具市场的符号;二是1996年成立的丰台华龙灯具市场起火事件。据了解,当时火灾面积6000多平方米,造成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目前北京市场的大部分老商家,都在华龙市起火的事件中,遭到不同程度上的损失。
同年,北居然开始有部分灯具商家入驻,各个专业非专业市场也在这个时间段建立了起来,这段期间,北京市场一派景气,即使很多商家在华龙的大火里损失了不少,但在大好的环境下,大家也很快就收拾了信心,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北京浙商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初根表示,“北京自1996年开始有市场以来,市场竞争格局开始拉开,打破了暴利时代。1999年的华隆大火,把北京烧出了十几个灯具市场,以至当时的市场遍地开花。”
奠定期:
2005年期间,是北京市场进入了奠定期,丰台万隆汇洋以及十里河的高力国际灯具港成立,形成了目前北京专业灯具市场“东丰台万隆,西十里河,北居然”的市场格局。
目前,北京是经营面积以及实力最大的商家,分别是位于十里河的泰昌照明、煌家照明以及科创国际。在经过前几年的疯狂扩张后,随着这几年环境的下行,以及宏观政策的调控,部分设施陈旧、规模落后的市场陆续面临拆迁,北京的灯具市场格局也将会继续深化“东丰台万隆,西十里河”的市场格局。
“扎堆”效应明显:
受制于整个北京的商业结构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在北京城市功能区域化现象明显的背景下,“不抱团不能活”现象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而灯具业作为以零售为主的行业,这种“扎堆”现状更为明显,以十里河为例,就集中了四家灯具市场。
依靠集中的“卖场效应”,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需商家大力气做宣传推广、客情维护,也能吸引到大批的消费者。但也造成了当地商家以零售为主,店面的面积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即使在生意不好的情况下,部分商家依然在扩充店面。
高端花灯类商家主导市场:
与其他地级市场“超级经销商、流通类产品雷士、欧普的地区内的寡头垄断”不同的是,北京市场主流品牌经销商影响、控制区域内的现象不明显,每个做好产品定位的经销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这也是北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一种表现。
再者,缺乏个性化以及产品定位的流通类产品,在北京市场内无法成为主流消费,而定位于中高端,偏向于个性化定制的花灯已成为市场主流。因此,有实力以及影响力的经销商,普遍都是以经营高端花灯为主。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