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高新技术堆砌成的绿色楼宇照明是否是“奢侈”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绿色照明的成本不是指一次性建设成本,而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其中包括运营、维修、改造等成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它将传统照明的手动开、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不仅使大楼的管理者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于照明控制系统中去,而且还将大大减少大楼的运行维护费用,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
当路灯构建起一个上亿级别的传感网络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智慧城市产业的搭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而智能照明作为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一环,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照明产品的渗透率达到100%。如果给这些自带电源的杆子安上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和无线网络,这个庞大的数据规模将是城市智能化(甚至地球智能化)的第一步。
未来,城市会构建一张庞大的智能路灯网。简单来说就是在路灯上安装类似灯罩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除了普通的照明功能,还能够搜集大量城市资料,包括光线的强弱、城市音量、降水量、风速等等,甚至人群的移动偏好也可以被探测到。通过这些数据,城市的建造者可以依据人们的偏好、环境的情况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城市更为宜居。
另外,通过在智能路灯杆体及灯头部位架设4G微基站及WiFi热点,还能为市民提供新一代的无线通讯技术。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未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便携电脑、手机和Pad上网、浏览新闻、搜索资料、QQ聊天等,再也不用到处找WiFi了。
在公共设施安全性监控方面,通过安装在公共设施上的RFID芯片与附近路灯杆之间的通讯,分析公共设施地理位置、与管理后台联动,我们可以联合现场进行视频抓拍、灯光亮度调节以及广播系统播报等,进行及时警告的及时发布。
结语:智能照明的本质是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可以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自动调节和情景照明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由此可以衍生出健康管理、地图定位、商品导购与广告等多样性的服务。可以预见,随着整体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加入,智能照明巨大的附加价值势必将改变整个照明行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