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日/韩/美/荷兰5国植物工厂大比拼

2016-03-01 作者: 来源:广东LED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人工气候室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1957年丹麦在哥本哈根市郊约克里斯顿农场真正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工厂,因为其规模达到了1000m2,采用人工光和太阳能并用技术,从播种到收获采用全自动传送带流水作业,且产400万袋水芹(100万kg),而这些是植物工厂的重要特征。

  4、韩国

  韩国植物工厂技术起步较晚,但当前政府极为重视,将植物工厂列为韩国七大前沿技术之首加以开发,一方面从日本引进人工光植物工厂技术,从中国引进鸟巢式植物工厂设施,对企业和个人植物工厂建设成本直补60%~65%;另一方面,汇集了数百博士以上的高科技人才对植物工厂进行研究和创新。

  5、中国

  我国植物工厂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我国植物工厂建设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加强技术交流,对植物工厂相关技术经过了吸收、消化、创新再创新的过程。

  中国植物工厂是指对植物进行资金、技术密集性投入、创造植物生长最佳环境、创新植物生产模式、进行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和可持续生产的系统。中国植物工厂创新了生产“环境设施化、形式立体化、资源节能化、流程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技术集成化”的生产模式。

  198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引进吸收基础上,研制出浮板毛管水培(FCH)技术。此后,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也先后研制出简易营养液膜(NFT)栽培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九五”期间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辽宁省同时展开。

  1999年北京和深圳分别从加拿大引进两套植物工厂水耕栽培技术系统。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教单位也先后在水耕栽培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实验示范阶段,我国先后有浙江丽水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于2004年成功建起我国第4座植物工厂,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植物工厂的正式诞生,中国智能农业从这里开始。

  2009年7月长春农展馆出现了小型展示用的植物工厂。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杨其长教授等成功研制出智能植物工厂,实现了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的突破。同年10月密云县太庄建起了两幢温室计1200m2的蔬菜植物工厂。2010年余锡寿等在北京通州建起了1289m2植物工厂。我国丽水农业科学研究院球形(鸟巢)智能温室创新技术和植物气雾培技术已经成熟。这些都说明我国迈入了国际设施农业高技术拥有国行列,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将对提升我国植物工厂竞争力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后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建起了研究型和实验型植物工厂,在上海世博会和山东寿光菜博会相继展出了小型植物工厂,从而使我国的植物工厂由实验型进入到示范型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植物工厂达80多家(部分植物工厂概况如下表)。日本预计,中国植物工厂未来有望达到日本植物工厂10倍以上的规模。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