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发光二极管:点亮半导体照明之路

2014-10-21 作者: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毫不夸张地说,发光二极管(LED)目前已是半导体业界最为耀眼的技术领域之一,其表现出的高亮度、低功耗、长使用寿命等特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毫不夸张地说,发光二极管(LED)目前已是半导体业界最为耀眼的技术领域之一,其表现出的高亮度、低功耗、长使用寿命等特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制造商提高大功率LED产能

  LED光源的突出优点是发光效率高、耗电量低,这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尤其引人瞩目。目前全球领先LED供应商如欧司朗、Cree等都已推出发光效率超过100lm/W的商用LED,超过白炽灯约15lm/W以及荧光灯的50lm/W,因此在同样照明效果的情况下,LED耗电量只有白炽灯泡的八分之一,荧光灯管的二分之一,而且其反应速度快,能够在高频下运行,可大大降低电能的消耗。从技术上看,目前在低功率LED上才能实现更高的光效,不过随著芯片与封装工艺的进步,大功率LED在提升亮度和光效、减小衰减、降低热阻和增强耐用性等方面也已有了提高。

  据台湾地区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统计,2008年大功率LED占全球LED总产量的15%。尽管市场份额较少,但其发展迅速,2004至2007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6%。IEK预测该产品线在未来三年里仍将保持高达5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到2011年,全球大功率LED市场有望超过19亿美元,出货量约达18亿件。来自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制造商正紧跟全球市场趋势,稳步提升大功率LED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去年中国大陆大功率LED的总产量为5,980万件,产值约6,800万美元,主要供应商如深圳量子光电有限公司、广州鸿利光电子有限公司以及江苏稳润光电有限公司等均计划增加大功率LED的产量,从目前占总产能的10~20%提高到50%。

  大功率LED当前主要的发展趋势是追求更大的输入功率、集成化和模块化。在单芯片封装方面,国内厂商主要提供1W和3W的产品和少量5W的产品,部分厂商也提供0.5W的产品。0.5W和1W的产品主要采用直插和SMD封装方式,2W、3W和5W等更大功率的产品通常采用金属芯电路板(MCPCB)封装,借助铝/铜或陶瓷基板来增强其散热能力。另外,采用多颗LED的模块化产品也是获取大功率的一种途径。

  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

  虽然市场宏观前景看好,但业界也不可盲目乐观,LED照明大规模替代传统光源尚需时日。不可否认,当前LED产品的市场价格与传统光源相比仍居高不下,这成为限制LED普及最大的阻力,另外大功率LED在光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光通量的提升及市场现有接受度都是LED发展的障碍,”北京英赛尔器件集团销售经理陈治国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道,“同时散热问题也是目前限制LED发展的一个因素,为了达到LED使用过程中的散热面积需要提高成品的生产成本,这对LED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电源的选用也是成本控制一个比较大的方面。”

  作为专业授权分销商,英赛尔代理了多家原厂的LED产品,包括Edison、Cree及台湾亿光等。“我们的产品供应商都是LED生产商中规模和技术非常领先的企业,产品知名度高,性能稳定,而他们的产品生产却是低成本地区完成,性价比高,”陈治国表示,“另外,我们技术支持能力强、配套产品全,在电路设计、电源、配光、散热等方面都有成熟方案。”

  可靠性、专利、标准问题制约本土制造商

  对于中国本土LED制造商而言前进道路上还面临更多的挑战,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不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规模中国制造商都与欧司朗、飞利浦、Cree等国际领先企业有著较大差距。例如为了满足更高的功率要求,中国制造商通常会采用多芯片集成的方式,把3至10块芯片集成到一个模块中,但随著集成数目的增加,芯片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因为大部分国内封装厂商都没有裸芯片检测设备。

  由于跨国巨头在产品研发上拥有先发优势,这些厂商对其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及时进行了专利布局,成为后来跟随者们绕不过去的门槛。不过随著LED封装技术的日渐成熟,中国制造商也开始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能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内部研发获取技术和加工工艺,从而减少专利许可上的费用,同时等待著一些海外专利的失效。据了解,包括由欧司朗所有的核心专利、个别由Cree和日亚化学持有的专利权都将于2010年到期。

  除了要规避专利纠纷以外,中国本身缺乏成熟的行业标准也会影响LED产业的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用户很难判断供应商的产品是否合格。例如深圳鸿亚光电子有限公司就曾遭遇这样的情形,一些用户抱怨有关光衰减指数未达标,但经核查是由于用户电源电路设计不当所造成。倘若拥有一套具体的行业标准,这类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此陈治国也深有同感,他表示:“小功率及景观应用中涉及到的LED产品都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新兴照明应用中目前国家尚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界定,用户在选择LED供应商时需要注意,首先是它的光通量是以什么仪器为基准而测的,也就是说厂家的标准是否和客户的标准一致,其次就是注意在使用过程中色温的一致性。”不过他相信,随著光通量的提升,光效的提高将使LED产品在市场应用更加成熟,技术的进步也将使LED封装色温的一致性得到改善。

  去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给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制造商带来不小的冲击,尽管如此,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各国政府面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都势必将给LED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区域LED背光、出口欧美市场的大功率LED产品冲击较大,”陈治国说道,“中国国内大功率LED市场在政府拉动内需、提倡环保及节能减排的政策下有不小的增长,预计明年会有更好的前景。未来2~3年内公共照明、景观照明以及TFT背光领域都会加大对LED产品的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