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O重启也谈LED行业的资本、竞争和商业模式
摘要: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问我,有没有好的照明方面的标的,比如要么体量比较大的综合性LED公司,销售额在2亿以上和净利润在3000万以上;要么就是在细分市场有领先优势,销售额5000万或1亿以上,净利润在1000万以上。这跟几年前LED竞争比较朦胧时还不太一样,那时做VC的朋友都问,哪些企业技术有特色,未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没这么赤裸裸的要业绩和盈利。
未来的变数在哪里?
LED技术和专利当然还是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芯片的尺寸变小为配光和散热带来的变化、,一体化LED灯具的出现、zhaga联盟的统一接口标准和智能化等,都会对照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越到后面,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会决定很多中低端产品路线企业的生死,所以为什么我不建议大部分LED灯具企业涉足光源的原因就在这里。未来3年左右,LED球泡和灯管市场就会被那么一小批,或许20家以内的厂商所垄断。
对LED的深度研发使用和新材料的出现会对行业格局、企业的盈利、市场前景产生非常重大影响。目前LED照明企业还是把过多的研发成本和精力投放在替代传统灯具上面,大部分企业的障碍还在如何解决灯具的配光问题。实际上在LED特性应用方面还是有非常的空间和市场,比如建材花的LED,你很难说他是照明产品还是建材,但确实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
并购和重组会成为LED行业的主要资本获取形态,单纯的企业IPO会组建饱和,目前已经非常明显,在40多家相关的上市公司中,上下游的布局已经有了,只有以LED照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少。但是上游的上市公司已经在做产业垂直整合了,比如鸿利和国星。那些手握资本、有持续盈利能力或在某细分领域有优势的企业终将更胜一筹,很多企业不再把上市当作融资的手段了,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或同行业之间的并购会成为主流。
立体化的商业模式或许将成为LED行业的另一大看点。电商的如火如荼,虽然表面风光,但也不至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C端市场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那些通过传统灯饰城和专卖店以及小批量采购的用户,会在光源、吸顶和花灯等产品品类剥离出来,并逐步抢占传统经销商的生意,这种形态已经在发生,不需要预测了。只是,未来,经销商体系如何演变、传统卖场如何转移,线上线下如何配合,移动互联网会给出答案。因此,有产品整合能力、资本支撑的个人或企业,或许能通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来获得未来。
刘俊,广州光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总监。7年互联网和照明行业从业经历,对互联网及照明营销有一定的见解。如需联系作者,请联系lj@alighting.cn,微信公众账号jeff-lj2013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