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年内恐难重启 LED企业转战多通道融资
摘要: 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关于“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发布实施后才能启动”的表态,意味着IPO年内重启的希望大打折扣。等待IPO开闸的企业、券商、风投等机构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局面。
分道制加速并购重组
近期国务院关于鼓励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极大鼓励了LED产业优胜劣汰,通过重组做大做强的信心。
而近日,证监会表示,酝酿已久的并购重组分道审核将在10月8日起正式实施。按照证监会规定,来自九大行业、符合三大标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可以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这就意味着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即将到来。
证监会规定有资格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的企业必须属于“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个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交易类型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同时不涉及借壳上市。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子行业的LED产业上市公司无疑将享受到政策红利。
“并购重组无疑会加速推进。”国信证券一研究员表示,IPO迟迟不能开闸,再加上财务核查风暴的影响,会有一批企业终止上市,转而通过并购实现另类上市。
据这位研究员透露,近期已有不少拟上市企业逃离无限期的排队,转而寻求被上市公司收购。
这种趋势也同样出现在了LED行业。
7月30日,江门市科恒股份(300340.SZ)决定收购深圳市联腾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并负责向联腾科技筹措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
联腾科技今年以来资金较为紧张,而在上市计划落空之后,选择被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可以说实现了变相上市的目的。
9月28日,福日电子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股权过户及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至此,公司持有深圳市迈锐光电有限公司92.80%股权,深圳市迈锐i光电有限公司成为本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迈锐光电原来有独立上市的计划,由于显示屏行业近两年来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盈利状况大不如前,独立上市困难变大。迈锐也转而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实现了另类上市。
自2012年开始,LED行业的并购整合就逐渐拉开帷幕。范围涉及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以及下游的显示和照明应用各个环节。、
其中,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上游企业在今年都选择合适的时机频频进行并购整合。而不少具有一定业务优势仅因缺乏资金的企业也因此免遭倒闭横祸。
“LED行业的并购会越来越多,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想要上市,难度会很大,但资金需求却在不断扩大。”近期收购了佛达信号38%股权的鸿利光电董秘邓寿铁表示,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品牌等各方面的问题,而LED行业近年来竞争渐趋白热化,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谈到盈利。
此前,佛达信号的股权比例为,鸿利光电持有62%的股权,两位自然人股东董金陵、刘信国分别持有30%和8%的股权。
邓寿铁表示,在收购前,佛达信号想要扩大规模,但是其他股东资金实力有限,无法同时增资。通过收购,佛达信号成为鸿利光电100%控股的企业,鸿利光电将把佛达信号作为一项主营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大投入。
目前LED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航空母舰级的大企业,借助于分道制审核,LED上市公司可以展开上下游之间的兼并重组,争取做大做强。
此前“无奈”撤单和被否的IPO申报企业都可以借助于分道制审核以兼并等方式实现另类上市。
而在证监会出台新政发布的同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也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理顺地区间分配关系,促进行业内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过剩产能;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整合内部资源,优化技术、产品结构,压缩过剩产能。
而意见中最重要的是,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各地财政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并购只是一个工具,往往发生在企业的成长期,发生在产业日益激烈、资源匹配的过程中。”刘建云认为,在LED产业竞争激烈、产能相对过剩的时期,并购是很正常的现象。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