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设限制亮化工程区域 禁止“点亮”紫金山
摘要: 南京市近日出台《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导则》,为城市亮化定规矩,首次划定限制和禁止设置亮化工程的区域。根据《导则》,南京主城该亮则亮,该暗则暗。
禄口机场连接线,远离繁华市区,一路也布设了景观照明,夜色下的树木、草坪明亮可见。有人提出,这类亮化多少影响了生态,鸟儿都不来栖息,有悖生态宜居的城市理念。
还有专家提出,大尺寸的显示屏在南京遍地开花,过多过亮。除了新街口地区,大行宫、汉中门、鼓楼等多个交通要道口都设有大屏幕,有些屏幕刺眼,明显过亮。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按《导则》提出的照明设备要求对显示屏予以调整。
回归简约首先满足百姓需求
《导则》是要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的品质。而有市民提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的照明更应被重视,如六合东上南京二桥高速入口处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不熟悉这一带路况的人根本找不到入口。
长期研究城市照明的南京理工大学梁仁杰教授持同样观点。他认为,照明首先要满足百姓需求,小街巷、老小区和楼道的照明要予以足够重视,要把满足百姓实际需求的功能性照明摆在首要位置。
各地实际却显示,景观照明更受追捧。有业内人士分析,亮化热的一大原因在于亮化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且难以评定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亮化就能见成效。”一位新型灯具推广员告诉记者,亮化成本很难考量。不少灯具设备不是标准产品,而是根据不同的建筑、场所定制。另外,亮化有艺术设计的成分,价格难以评估,最终的工程效果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定论。
新街口、湖南路等现代景观照明区,今后将升级“增亮”。沈茹提出,升级是要把亮化变成艺术,这需要业主和政府多花心思。南京紫峰大厦的景观照明成为全国知名案例,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观光。这座大厦的照明投入1个亿,光进行产品选型试验、考察亮化效果、收集周边反应等前期工作就用了半年时间。
“活力不是规划出来的。”对需要强化景观亮化的热闹区域,许东亮建议政府不必强调整齐划一,要允许业主在不制造污染的前提下自由发挥。
多位受访人表示,《导则》的全面落实需要制度保证,从立项、规划到验收、管理等诸多环节要形成“把关”的链条,这部有关灯光的规则才不会悬在空中。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