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德豪润达今临时停牌 被媒体曝三宗罪

2012-11-20 作者:chocolate整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大订单合同虚张声势?MOCVD设备涉嫌骗补?研发投入低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曾经的中小板老八股之一,这当年像明星一般首批荣登中小板的上市企业开始以另类的姿态,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如同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在经历了谜局一样的产业变幻之后,如今距离当初的业绩辉煌渐行渐远。这是个案?还是行业问题?

10月26日,德豪润达公布三季报。

  1至9月,德豪润达营业总收入为19.45亿元,同比下降5.49%;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7.41%。而截至9月,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已达到1.64亿元,超过净利润。与此同时,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也不乐观,为-2.37亿元,上年同期为-1.41亿元;应收账款也出现增长趋势,达14.36亿元,期初这一数字为12.91亿元。

  这份成绩单显示,在德豪润达进军LED行业三年后,LED业务对业绩的贡献依然让投资者失望。

  3年前,这家本以出口小家电为生的企业执意变道,切入陌生的LED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后来者,德豪润达先后通过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等渠道推出的计划募资总额至少达到70亿元。最终,由于部分计划未获证监会批准及募资缩水的缘故,实际募得资金在30亿元上下。

  今年8月29日,其发布2012年中报当天,又一次宣布举债计划,这次,德豪润达计划分期择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

  看起来,德豪润达的LED业务对资金的渴求难以抑制。

  自德豪润达实际控制人王冬雷对小家电出口的主业无心恋战之后,其便开始斥巨资构建LED帝国。在这场被外界称为“背水一战”的转型中,王冬雷曾对媒体豪言要做“全球LED企业三强”(后变为“五强”)。

  然而,3年过去,王冬雷的梦想依旧是“镜花水月”,该公司LED业务至今没能摆脱“吃补贴赚业绩”的局面。

  不仅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LED业务发展过程中,德豪润达存在诸多疑点。

  疑点一 大订单合同虚张声势?

  今年上半年,德豪润达宣称连续签下5个大订单合同,但记者调查发现,5个共计10.75亿元的合同中4个为框架性协议 (约10亿元),不具违约风险,另一个为销售合同,但至今没有交货记录。在签下巨额照明合同并高调对外宣布的同时,作为公司最大生产基地的芜湖基地,其照明车间生产却常不满负荷。

  疑点二 MOCVD设备涉嫌骗补?

  德豪润达每购进一台用于生产LED外延片的MOCVD设备,都相应获得芜湖当地财政局的补贴,但记者发现,该公司部分设备并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55片机以上的标准,涉嫌骗补。

  疑点三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低?

  德豪润达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但2008年到2010年三年平均的研发投入占德豪润达的营业收入比,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之一——每年3%以上的标准。

  问题还不止这些,在德豪润达数次定向增发“圈钱”时,公司发起人股东和战略投资者却在疯狂减持。以发起人股东之一石河子世荣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为例,自2010年5月13日起连续减持,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计减持1271万股,套现过亿元。

  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记者试图通过调查来揭开其LED“帝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订单真相

  1亿股定增遇冷10亿元LED订单蹊跷出炉

  就在半年前的一季度,德豪润达的投资人还兴奋不已。当时德豪润达一口气公告了总数高达10.75亿元的LED“日常经营重大合同”。

  然而,10月26日公告的三季报让人大跌眼镜:今年1-9月,德豪润达营业总收入为19.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7.41%。但另一方面,截至9月,该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已达到1.64亿元。

  同惨淡业绩相伴的是,上述5份共约10.75亿元的合同,今年前三季度仅兑现5905.85万元。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总约10.75亿元的合同里竟然有超过10亿元的合同(仅后文中“合同五”订单金额5411万元为正式销售合同)采购方没有违约风险,且存在采购方股东资料披露不规范的情节。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