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如何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
摘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是中国的大企业在规模实力上显著提升,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相似的是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民营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依旧尴尬。
新闻观察
500强数量增多 民营企业仍显尴尬
《2011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近日出炉,金榜题名的又是那些来自石化、电信、银行等领域的国有巨头。而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这又是一份“少数派报告”。
就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表现来看,“蛋糕”进一步做大。其中,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6.31万亿元和2.0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1.6%和38.67%。然而,报告显示,尽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多,但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对比中远落后于国有企业,且差距比2010年进一步扩大,上榜的184家民营企业的利润总额不及10家利润最高的国有企业总额的一半。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胡迟表示,国有企业在多数领域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但其经济效益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能提高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比重,或者使市场机制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那么中国企业500强和国民经济的效率将获得整体提高。
尴尬的民企
2011中国企业500强总的“蛋糕”正越做越大,今年入围的门槛为营收达到141.99亿元,增长了28.1%。其中,中石化以1.97万亿元的营收名列榜首。中石油、国家电网则位居第二、第三,其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72万亿和1.53万亿,成为仅有的3家营业收入过万亿元的企业。
然而,光鲜的榜单却折射出中国企业发展不均的尴尬。2011年,民营企业仍然延续了10年来的景况:营收规模远落后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与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差距较大。
今年,民营企业共占据了中国企业500强的184个席位,比2010年增加了13家。但分3项核心指标看,民营企业营业收入6.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三成,却仅占中国企业500强的15%;资产总额达到1.04万亿元,也增长了近三成,但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比例不到10%;利润总额为3775亿元,增长近四成,却只占中国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16%,不及10家利润最高的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
在前50强企业里,仅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2家民营企业。80家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里,民营企业仅有9家。华为以1851亿元的营收领跑民营企业,尚不到中石化的1/10。
事实上,上榜的316家国有企业,其平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利润总额约为952亿元、3113亿元和55亿元,分别是184家民营企业的2.81倍、5.43倍和2.59倍。《2011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称,双方差距在2011年进一步扩大。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表示,国有企业有60年的历史,都是经过整合后形成的大企业,发展历史比较长,在中国进入工业化后占有优势。另外,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出于保民生、保就业的因素,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投入,也使国有企业获得了比民营企业更多的资源。
民企效益更优
尽管民营企业在营收、资产和利润总额上赶不上国有企业,但其效益却明显优于国有企业。《2011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从盈利水平看,316家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67%、1.75%,低于184家民营企业的6.05%和3.63%。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国有企业的人均营收为129.06万元,低于民营企业的158.57万元;国有企业人均利润7.32万元,低于民营企业的9.60万元。
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看,国有企业的研发强度也低于民营企业,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国有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1.41%,而民营企业则为1.8%。
事实上,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扶持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的政策重点。2010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各地在执行力度方面仍有待加强。(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