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如何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
摘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是中国的大企业在规模实力上显著提升,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相似的是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民营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依旧尴尬。
差距
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王波认为,中国企业往往缺乏真正长远的眼光,企业领导力的培养以及研发上的投入匮乏。
研发投入是我国企业与世界级企业差距中最为直观的表征之一。“通常世界级企业最低也会有5%的研发投入,高的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但是中国企业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点几。”王波表示,只关注眼下的利益,不注重企业的未来,这样会重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日本企业衰败的履辙。
许良杰在谈到华为与思科的不同时表示,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做得比较好,但要成为整个行业的世界级领头羊,华为等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思科夺取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荣获冠军,华为的市场份额则在10%左右。
在企业领导力的培养上,“比如说高管,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的任命、继任者的培养,我觉得基本上不是企业管理层所考虑的事情。这样的话,企业就很难建立一种长期的人力培养机制,特别是领导力培养的机制,这个跟所有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有很大差距的。”王波说。
这一点给王波的感觉是,在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中,可以跟跨国企业对话的一把手很少。“非常简单,不是说不会说外语就领导不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但没有一个基本的沟通能力,成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障碍。”王波说。
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董事长彭剑锋认为,在向世界级企业奋进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重回价值链,重新回到企业的基本价值经营理念上来,重新回到软实力上,而软实力无非就是人才、技术、品牌和管理。二是重回管理理念——管理的ABC。不论中国企业还是世界级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管理的ABC,重新回归到基本管理平台和应该承担的基本的社会责任。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准目标。”在王波看来,在过去做大规模的基础上,中国企业要看到下一个目标——做强。“这就需要一种在全球竞争中的紧迫感,同时还要有一个冷静平和的心态。要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必须要有自己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要有自己坚守的文化,要回归到基本”。
彭剑锋认为,世界级企业的能力包括实业的发展能力和资本的运作能力。GE之所以在多元化领域里持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业务整合能力和产业整合能力,运用它的金融杠杆,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启示。
当然,作为一个世界级企业必须要有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全球业务的应用能力,而所谓的“走出去”并不一定要在国外建多少公司,最关键是能整合资源和业务。
“企业是否要‘走出去’,要看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能力,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王波认为,所谓企业“走出去”,我国企业在国外、海外的资产有多少,业务有多少,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第二个衡量的指标,就是企业在海外运营的能力怎么样。
彭剑锋表示,要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管理创新。在技术上要真正加大投入,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是世界级企业成功之魂。同时还必须要有领导力,对于公司的治理和领导力的发展,也是决定中国企业未来能不能持续成功的关键。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