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稀土革命”华丽转身 深度隐忧暗藏危机

2011-08-04 作者:ledth 来源:新世纪LED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5月1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22条”)。总结了2005年以来几大部委对稀土产业的整合措施,从行业准入、开采生产、出口配额、价格调控、生态环保等方面明确了指导原则,提出了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时间表——1~2年建立,再用3年完善。紧接着,工信部稀土办公室设立,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分别召开全国性调研及会议,进一步落实“国22条”。

  深度隐忧

  在价格狂欢的同时,稀土产业的并购整合也在不断地掀起新的高潮。

  记者注意到,中铝上半年连续与江苏、广东、广西等省区签署合作协议,并在稀土大省中唯一还没有进行综合开发的广西成立了涵盖稀土矿产资源勘探、冶炼分离、深加工及稀土科研、贸易为一体的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同为央企的五矿和中色则分别在江西和广东频频发力。在北方,内蒙古也再次掀起了稀土企业整合高潮。

  毫无疑问,造成价格长期低迷不振的中小企业恶意竞争的乱局,将随着整合力度的加大得到根本扭转。但无论涨价、整合,还是限制出口配额,如果始终都是在围绕着稀土资源做文章,对于目前中国的稀土行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国22条”提出的加快稀土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多做文章。

  有研究人士撰文指出,稀土行业不同于普通制造行业,更多的附加值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上,稀土精矿、分离产品、新材料、器件价值比例约为1∶10∶100∶1000,目前中国的稀土产业大多还停留在稀土精矿、分离产品方面,新材料及器件价值研发与应用虽然也有大发展,但与日本、美国、德国等稀土应用强国仍有不少的距离。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在每6项新发明就有1项需要稀土资源的今天,我国稀土高端应用能力始终严重不足。

  节能灯是中国在稀土应用方面仅有的强项,全球的90%左右都是由中国制造。吊诡的是,但就是这盏小小的节能灯,在欧洲遭受到了长达8年的反倾销诉讼,直到2008年欧盟撤诉。

  日本地震后,中国IT产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为液晶屏、等离子屏、触摸屏等零部件都需要从日本进口,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是稀土应用产品。

  应用能力缺失成为了中国稀土产业极大的隐忧。

  “一旦挟技术优势外国应用企业有了自己的稀土供应商,应用能力严重不足的中国稀土行业将一败涂地。”张安文认为,解决应用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社会分工。由汽车制造、IT企业、新能源公司等等各行业具体应用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应用,进行专项研究攻关。当然,前提是有合理的定价机制。

  “如同号召大型矿产公司领军稀土资源整合一样,国家也应该出台政策,促进大型企业积极投身到应用领域。”张安文如是建议。

  7月14日,商务部公布了2011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共计15738吨。该数字较去年增加了约97.3%。此决定一出,欧盟即表示“高度不满”,称中国的稀土政策并未发生重大改变。美方则认为,这对中国而言应是一个危险信号。

  “稀土革命”或将面临颠覆。

  来源:国企新闻网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