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碳标签“空袭”,应对关键在哪儿
摘要: 随着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碳标签制度已被欧美、日本、加拿大、韩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推崇,很可能成为日后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
随着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碳标签制度已被欧美、日本、加拿大、韩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推崇,很可能成为日后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
碳标签再起风云。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网站一则消息称,日本碳标签制度可能提高产品准入门槛。自2009年4月日本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以来,其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这项旨在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于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的制度,意在引导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虽然不少出口企业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低碳、环保产品作为主打外销产品,将其作为拓展海内外市场的新武器,但离真正要突破碳标签壁垒,还任重道远。
传统与新兴齐发力
据悉,宁波传统制造行业对低碳环保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有了不少提高。宁波传统电器、服装、灯具、文具礼品等出口企业在节能环保产品设计开发上融入生态化理念,注重能效要求,提高能效系数,实现自身产品性能功效和技术含量的整体提升。
以宁波帅康生产的电热水器、奥克斯生产的绿色无氟变频空调、宁波吉德电器研发的变频全自动洗衣机等为代表的电器产品有效突破了欧美等国家的能效标准要求,由此带来的出口订单上升明显。
据统计,2010年宁波企业出口上述大家电货值达9.1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24.7%。在服装方面,主要集中在面料创新上。部分服装企业选用竹纤维和大豆纤维等天然纤维做成面料,具有良好的瞬间吸水性和染色性,生产工艺中的用水量、染料的使用量、废气的排放比普通面料少1倍多。新型面料的使用逐渐获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去年,宁波地区服装出口创汇达30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30.4%;灯具企业抓住欧盟禁止销售白炽灯等高能耗家用照明设备良机,积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推出高光效的、市场前景广阔的、利润率高出4~6成的LED灯具产品,并进入欧美中高端市场,实现了产品转型升级,由此发展成一个重要的产业集群。据统计,去年宁波地区以LED为主的灯具出口额达12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30.74%。
与此同时,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产业发展迅猛。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光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宁波启鑫光电投入技改资金8000多万元,从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引进太阳能组件全自动生产仪器,其生产的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灯具出口订单增长了近4成。
宁波保税南区的寰宝能源公司独立研发的矽能蓄电池突破了150多年历史的铅酸电池技术,为世界首创,因其对环境无污染、可回收利用,获得我国、美国、俄罗斯等发明专利,国外客户对产品的意向订单数量明显增多。国内矽能蓄电池的电动出租车也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商业化试运行,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出口家具企业也开始引进“环保材料”促进转型升级。余姚某企业用“纸蜂窝材料”研发制成的“蜂窝板”,成为瑞典宜家家居(IKEA)在亚太地区第一家批量生产“蜂窝板”的供应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